南部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个角落

16.06.2015  19:17

四川在线南充频道(任平 记者 张根)南部县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以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突出重点、健全机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普法工作,为建设“平安南部、法治南部、和谐南部”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健全机制 确保普法顺利启动

南部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建设(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工作人员。同时,该县出台了目标责任分解和考核文件,完善了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其分值占总分值的3%,使普法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该县出台文件明确了“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对象要求、工作步骤和组织领导保障措施等内容,落实了各级党委(党组)负责人是依法治县和法治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推动普法工作纵深发展,县委、县政府每年定期召开“六五”依法治县工作推进会,县人大、政协多次开展专题视察工作,听取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建言献策。县财政还加大了对依法治县和普法经费投入,确保了专项经费的预算支出,为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工作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创新载体 营造普法良好氛围

南部县利用县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定期开播“法在身边”、“律师讲法”、“廉政在线”和“律师访谈”等栏目,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2011年,该县创建了“南部县普法网”;2012年设立了“南部司法局”微博、微信和普法短信Mas平台,积极拓展宣传阵地。该县通过指派专职律师进驻信访大厅接访、司法所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化解矛盾纠纷等途径引导广大群众依法信访,合理表达诉求。同时大力开展“送法进万家活动”,还充分利用城市公交、出租车、流动法治宣传车和农村客运公交站台等宣传法制知识,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村村民、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律常识和法律途径。

县政法委牵头,县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团县委等部门组织成立法治关爱团,积极开展“法治院坝、法治大讲堂”、学校法治讲座、法治报告大会等活动。县司法局选派优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法律顾问团,开展法律顾问进村(社区)工作,同时大力开展“法律服务进万村”活动,与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签订法律顾问合同1129份,让广大群众随时都有法律专业人士贴心服务。

五年来,南部县开办各类法制讲座500余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14500人,开办法制宣传、律师讲法等节目168期,发送普发短信40万余条,开展法制文艺演出28场(次),投放各类普法宣传标语30万(次)。

突出重点 普法取得实效

为了增强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效性,南部县实行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制度。该县通过集中学法、法纪知识考试、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激励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等单位,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组织律师、法官、法律学者等法律专业人员,深入机关单位,在公务员队伍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人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为了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系统性,南部县各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组织征订学生法制教育教材,实现了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该县组织法制关爱团、普法讲师团、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到到南部县城一中、二中以及建兴中学、升中职中等,给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上法制课,受到了广泛好评。

为了增强企业法制教育的实用性,南部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经信局和司法局等深入各中小企业,开展《劳动合同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积极为企业干部职工提供法律服务。为了增强群众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南部县建立完善社区法律图书角,设置法制宣传栏等大力宣传与“三农”密切相关的《劳动法》、《侵权责任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为构建和谐幸福美丽新村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扎实推进依法执政和公正司法工作,2014年,南部县全面启动了创建全国法治县活动,完善了县委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修订了《政府工作规则》和《政府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党委、政府决策程序、权限,提高了党委执政的合法性、科学性和严谨性。该县还成功开通集监督服务功能于一体的“24365”为民服务平台,受到了基层群众、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建立“诉非衔接”机制,设立工作联系点10个,聘请调解员180名,选任人民陪审员57名,判决案件息诉服判率和自动履行率达93%,化解纠纷12000余件。

开展“六五”普法五年来,南部县成功创建县级学法用法示范机关26个、依法行政示范单位24个,法治示范乡镇36个、诚信守法企业8家,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7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8个,国家级民主法治村1个,让法治光芒照耀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