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南溪区走产城互动、城乡统筹之路:城市,因人而生

15.12.2014  00:58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朱雪黎 钟晓晴)伴着江水渡轮、白鹭沙洲,从上海返回宜宾南溪区休假的80后女孩孙清说,每天晨练完,她都会在广场喂鸽子。“小城市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看惯了长江尾外滩的繁华,回到长江头,她欣喜发现这里绵延5.2公里的“外滩”美得平易近人。

城市,让人觉得更亲近。这正是南溪区城市建设的追求。这里曾是只有3.86平方公里的老城区。2008年开始,6年新区建设,在丘陵和河滩地上,城市不断生长,如今面积已达12平方公里。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感觉这座城市因人而生,从而主动参与城市建设?南溪正实践着产城互动、城乡统筹、以城兴区之路。

什么样的城令人向往?

柔性规划、有温度的管理

南溪区水务局工程师彭耀芳全程参与了南溪滨江景观带建设。在她看来,沿着江岸线“随弯就弯”的修建方式,让滨江四期工程从规划之初就柔性十足。

11月15日,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用一张网将堆满防洪堤的鹅卵石“”起来。彭耀芳介绍,这是格宾网卵石扶坡技术,不但能增强防洪能力,也更经济环保。

临近中午,南溪区住建局负责人带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专家,实地调查四期景观带中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如何更人性化?“座椅充分考虑男女老少的不同需求。不但要便利,还必须美,让你坐个板凳都想照相。”这位负责人介绍。

人性化的细节管理,让南溪这座城市更有温度。南山一品路口是大型十字路口,南溪区交通管理大队依规单独放行左转、直行车辆。这样一来,路口红灯时长达90余秒,绿灯却只有35秒。运行一段时间后,车主打电话到便民服务热线反映“设置不合理”。数字南溪综合服务平台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反馈给管理部门作出调整。

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有尊严,从内心认同自己是城市的主人,才会主动关心它的发展。”南溪区委负责人说。

什么样的建城方式令人主动?

城市因产业而兴,人因城而富

最初听到打造滨江景观带的消息时,何国良是个“反对派”。但去年,南溪举办的长江漂流赛和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体育赛事,让他意识到景观带“四两拨千斤”的力度。抢得体育产业先机,带动了城市的人气。目前,南溪正计划无缝衔接宜宾市环长江旅游景观大道,推出更多品牌赛事,同时推动餐饮、旅游、地产、广告业等关联产业集群发展。

南溪城区对岸的江南镇潜移默化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南溪区前年开始补助3000多万元,鼓励农民栽树种竹。江南镇红联村村民何如清从中“”到商机,发展花卉苗木经济。今年9月,他卖出第一批中成树,获利20多万元。

南溪将生态实验扩大到全区建设中,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启动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打造“绿肺”的同时,利用林区优美环境,大力发展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城市规划建设坚守“南北通透”,让人们站在江边看得见远山,站在远山看得见江边,让江际线、山脚线、楼际线、山际线、天际线形成一张城市“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