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红四乡惠民村见闻:土坯房里问民生
16.12.2013 13:51
本文来源: 巴中网
本网讯 (记者 李秀东)红四乡是南江县的一个边远乡。12月6日至7日,记者随市人大常委会“转作风、走基层、解难题、惠民生”活动工作组前去调研,感受到老百姓精神面貌好,山区变化大,大山深处的山村显得生机勃勃。
贫困户住上新房子 今年,惠民村陈永勇和陈永柏兄弟一起在聚居点修建了新居,也是最早搬进新房的贫困户。我们还没走到门口,憨厚老实的陈永勇放下手中的扫把,快步上前说:“进屋里坐,我给您泡茶。” 喝上干净自来水,陈永勇感到十分高兴。“你现在新房修好了,有没有负债呀?” “修房子一共花了20多万,还有一点负债,我儿子毕业在成都工作了,没得什么困难,准备挣点钱给儿子娶个媳妇。” “只要你们勤奋劳动,日子会越来越好。”陈永勇笑得很开心。 红四乡的“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已初具规模,规划为360户,现在已经有260户搬入了新居,新居周围规划了梨园、桃园、李园。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 轰隆隆的机器声愈来愈近,沿着坑洼不平的石子路行走,记者看到村民在筑水泥路。慰问组工作人员把慰问的香烟发给他们说:“大家修路辛苦了,我们来看看大家!” “感谢党、感谢政府,盼望了20多年,现在终于实现梦想了。这条路一直通到我的家里,以后出门方便多了。” 谈到家乡的公路,几位村民打开了话匣子。苏映金伸出有些弯曲的大拇指说:“这是当年修‘二南路’(南江至陕西南郑)的时候,被石头砸了,现在伤痕还在,从14岁开始修路,60岁终于修到自己家门口,感到高兴啊!” 乡党委书记何伟介绍,这条村道连接红四乡3村、4村,再过两天,这条路的硬化就全部完成。至此,红四乡的9个村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 土坯房里问民生 沿着弯弯曲曲长满杂草的坡坎小路行走20分钟后,来到了住土坯房的村民苏新泽的家。 在苏新泽的院子里,陈永兰热情地搬出板凳,端来了开水。坐了不一会儿,陆陆续续赶来的村民便围坐在一起。 “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这两年红四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我年龄大了,村里路修通了后,车子可以把种的东西拉出去卖。”苏映金说。 李太民老人接着说:“现在我们住得好了,路也通畅了,最大的愿望是村里有产业可以做,增加我们的收入。” 村支书赵勋宗介绍,村民苏映金种的藕直供乡小学,不愁销路,每年有6000多元收入,但是大部分村民增收比较困难。 “一定要把农民掌握的资源变成资产、变成资本,最终形成自己的股权。下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宅基地的使用权不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变,集体收益的分配权不变。在这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土地自由流转,甚至确权以后可以推向市场,来推进农村的规模经营。”工作组的干部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天色慢慢暗淡下来,一层薄雾笼罩在山间,几处房屋升起了炊烟。本文来源: 巴中网
16.12.2013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