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找信息 觅商机 闯市场

07.11.2014  13:59

孟勇 岳旭东

  “我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2012年开始发展肉牛养殖,成立了久周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商品肉牛230头,创利润近百万元,辐射带动规模养殖户10多户,养殖户年收入上万元。”近日,南江县关门乡石庙村养牛大户杨光平喜滋滋地给笔者讲起了他的“养牛经”。像杨光平一样,近年来南江县农民纷纷利用网络、跑市场、外出考察等形式,有针对性地确定产业发展项目,增收致富。

依托网络拓宽致富路

  11月1日一大早,光雾山镇普陀村普陀渔业园负责人刘洋就打开电脑,了解市场行情,并同客商联系订单业务。

  投资1200多万元的普陀渔业园,养殖阳鱼、红鳟、金鳟、鲟鱼等冷水鱼,不仅使光雾山丰富的冷水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也让外地游客品尝到独特的美食。“我们不仅养殖,还有餐饮、娱乐,每天能接待七八百人就餐。”刘洋介绍。

  南江县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让网络成为农民致富的“千里眼”、“顺风耳”,投入5000多万元建起了40多个乡村农民信息化服务站,组织大学生村官利用远程教育网等载体,对农民进行电脑知识培训,使村民掌握电脑技术,并通过网络学科技、找信息、觅商机,了解农情农事,掌握市场脉搏,已培训6000余名“触网”农村经济经纪人和致富能人。市场调研按需抓产业“现在养殖场有7000多只土鸡,价值35万元,除去成本可赚10万元。”10月27日下午,在林下养殖基地忙碌的流坝乡村民税正远说,去年他筹资10万元建立林下土鸡和野兔养殖场,年收入15万元。为发展林下养殖业,他在巴中、成都市场考察多次,了解了市场需求状况,养殖的土鸡和野兔十分畅销。

  南江县一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坐地等客,而是走出去了解农业信息,研究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并按照市场需求抓产业,促进增收。全县发展林下养殖黄羊大户3000户、巴山土鸡大户1800户、优质肉牛大户250户,养殖南江黄羊25万只、巴山土鸡150万只,新植金银花0.7万余亩、茶叶1.2万亩,完成七彩叶苗木分栽区10000亩。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15元,同比增长15.6%。

旅游调研寻找新项目

  “红叶节期间,所有的房间都被游客住满。”近日,光雾山镇大坝社区居民吴吉祥指着山坡上连成片的“农家乐”告诉笔者。

  开办“农家乐”之初,光雾山镇组织社区干部和村民30多人赴九寨沟等地参观学习,感受当地群众投入旅游的热情和获得收益的喜悦,体验旅游开发带来的好处和变化,有效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景区开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主动性。

  南江县引导农民多形式参与“旅游调研”,让他们吸收新技术、新经验,克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不敢调、不会调、调不好的问题。去年来,已有1000多名农民外出“旅游调研”,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