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模式

19.08.2014  11:23

      盛夏时节,走进南江县农村采访,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往村组,一幢幢漂亮别致的小楼房错落有致,一个个蔬菜基地生机盎然……

  南江县坚持“精确瞄准,到村到户”的工作原则,实施产业开发、科技培训等扶贫项目,着力构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造血扶贫”的工作格局。

定对象,打响扶贫攻坚战

  笔者走进黑潭乡南鹰村村民谭育明的新家,正在院子里忙碌的主人开心地说:“搬到山下,新修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吃水、用电、交通都很方便,出门就是新修的文化广场,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谭育明告诉笔者,他家通过干部帮扶,建起了4亩茶园,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加上鱼塘出租、到村上企业打工等收入,一年挣个五六万元不成问题。

  据了解,南鹰村是南江县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的示范村之一。该村通过扶贫开发抓产业发展、巴山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使380户、1370人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南江县按照“依据条件定产业,根据产业定政策”的原则,全县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寻找穷根,把脉问诊,探索建立政府扶持政策体系、部门服务体系,创新了由资金到户、项目到户向资本到户、权益到户转变的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了“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技”,因人而异帮助贫困户确定一项自我发展的主业或技能。

定目标,整合资源大扶贫

  “大家静一静,我一项一项地说,大家一项一项地表决。”召集会议的高桥乡五山庙村党支部书记肖星斗提高嗓门说。笔者走进高桥乡五山庙村村委会大院。会议室里,人声鼎沸,气氛热烈,60多位村民代表和村“两委会”干部,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等扶贫议题展开激烈讨论。

  南江县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结合起来,构建左右呼应、上下联动的大扶贫模式。在实施“巴山新居工程”建设过程中,南江县整合扶贫资金,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同时,大力推进双联惠农贷款、牛羊蔬菜产业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工作,通过成立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和信用担保公司,按照联户担保、房产担保等方式,解决了贫困村经济发展融资难题。

定措施,产业引领奔小康

  笔者走进南江镇石光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前来拉运蔬菜的大小货车络绎不绝。这里的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供不应求。

  “按照目前的菜价,一年下来,菜农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合作社负责人李正富告诉笔者,“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壮大,石光村蔬菜水果的知名度更高了,价格也持续走高,合作社成员计划在今年扩大种植规模。

  南江县以村为基础,连片规划,循序渐进,采取“龙头企业联系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生产大户联动贫困户”的方式,以“高山草畜加茶叶、中山地区金银花、城镇附近种蔬菜”的产业结构布局,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扶持建办龙头企业20多户,建成南江黄羊养殖示范小区100多个、发展养殖农户3000多户;建成茶叶基地16多万亩,发展商品蔬菜12多万亩,栽植金银花30多万亩、优质经济林果20多万亩。南江县还把“挂包帮”活动作为扶贫开发的有效载体,以贫困村和特困户为重点,实行单位联村一对一、干部联户面对面,帮助特困户破解生产生活难题,助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确保贫困农户收入稳定增长。
  (肖定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