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流坝乡杨槐村四大举措助农增收

14.07.2014  13:55

南江县流坝乡杨槐村辖4个社、127户、534人,其中贫困户62户、203人,有耕地450亩、荒山荒坡3500亩,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米,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是南江北部山区典型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始终坚持实施四大举措,以互助资金项目为引领,创新贫困村扶贫开发模式,该村贫困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坚持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以服务型党组织为核心,围绕提高党支部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强化以支部带头人为核心的村两委队伍建设,以抓脱贫致富为主的能力建设,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坚强的堡垒作用,建设了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全村共有党员15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 人,30岁以下1人。村支部书记1人,委员2人。通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入互助资金社,领着干事,主动与贫困户结成联保小组、帮着发展,增强了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信任感,探索出一套“支部+互助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村支部为农户寻找发展项目,互助社为社员提供资金保障,农户依托产业增收。实践证明,党建促扶贫、扶贫促党建这种模式,不但促进基层党支部、互助社和农户的联系,而且找到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平台.。支部书记彭秀利高中毕业后,代课12年,2001年通过公推直选担任杨槐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扶贫互助社成立以来担任理事长,任职以来他走遍了村中的每一个角落,多次与两委班子成员交心谈心,走村串户调查了解广大村民的发展愿望,组织召开代表会、党员会、群众会,研究确定该村发展规划规划。详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从制度上对村干部进行规范管理。

二、坚持示范带动,强化结对帮扶。 村两委干部联系1至2户贫困户,不脱贫、不脱钩。在互助资金管理中,每名理事会成员至少联系3户示范户,互助社联保小组示范户至少带动5户贫困农户,富裕户联保1户贫困户,形成了典型示范、联动发展的整村推进机制。如:四社何奎然,胆子大、脑子灵,路子多,原本饲养南江黄羊10多只,互助社成立后,他在互助社借款3000元,购种羊8只,经过4年发展,他目前存栏62只,年出栏30余只,养殖黄羊收入达3万余元。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有87户贫困农户养起了黄羊,何奎然免费给他们选种羊、跑销路,黄羊养殖户收入大幅度增加。四社李文借款3000元种植金银花,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1万元,同时,又购买了金银花加工机,进行了金银花深加工,提高了金银花的产值。通过互助社既带动了发展致富又增进了互帮互助的大爱精神。

三、坚持阳光操作,强化资金使用。 按照村民自愿、民主推荐的原则,组织召开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互助社理事会、监事会,选举产生成员,讨论制定了《章程》、《职责》、《村规民约》等,在互助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管理中,由村民集体决策、自主管理,县扶贫、财政等部门监督,在片区纪工委、乡镇财政明确为资金监督员,操作上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强化在资金使用程序、外部监督评估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措施,严格审批程序,定期公开借资金使用情况,按期召开各种会议,月月有报表,年年有计划。监事会定期或不定期清查账务,走访调查农户落实情况,村支部配备督察员监督解决具体问题。乡、村两级把扶贫资金的使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三评”评信用级别、评互助精神、评资金效益。四年来,全村互助资金的发放和回收有序,资金运转正常,没有逾期借款,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群众满意率达100%。

四、坚持多方投入,强化机制创新。 贫困村产业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工程,只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实践了“参与式””的工作机制,促进产业增收。 一是 创新投入机制。2009年,成立了互助资金社,共有会员86户,其中贫困农户34户;资金总量32.46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扶贫资金25 万元,会员入社资金3.96万元,资金占用费收入转入本金3.5万元。86户累计借款347笔118万元,按期收回借款本金及占用费。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资金短缺的问题,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贫困农户自我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并通过协调社会扶贫资金 70余万元,其中香港乐施会灾后生计恢复重建项目资金50万元,成功人士李明权捐款20余万元,新建村道路2公里,新建羊圈65座2300 平方米,购买种羊150只,鸡苗3000只。 二是 创新建设机制。坚持群众参与、自愿申报,分期投入、按期完成;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部门服务、社会帮扶;坚持项目补助、信贷补充,关注贫困、改善民生等管理机制。 三是 创新管理机制。坚持“建设项目民选,补助标准民定,建设质量民管,报帐票据民核,项目效益民享”的管理机制。目前,全村发展养羊大户16 户,一般户87 户,饲养黄羊1150只,年出栏黄羊500余只,饲养土鸡20000只,年出栏土鸡15000只,发展银花650亩,核桃1800余亩,产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3745元。通过项目的实施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找到了门路,为该村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后劲,并有效促进和带动了其周边相邻3个村482户农户产业发展。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体现了政府的公信度,更加增强和密切了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