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南江县委书记刘凯:着力绿色增长 还人民一河清水

27.02.2014  23:31

中共南江县委书记刘凯。

四川新闻网巴中2月27日讯(记者 杨建川) 根据去年12月中共南江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南江县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纲要》,2014年,南江县综合目标力争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处于中上水平,在36个盆周山区县中升位靠前。这一目标明确而具体,符合南江县情和发展需求,但如何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落实?2月25日,四川新闻网记者赶赴南江县,就相关问题对中共南江县委书记刘凯进行了专访。

记者:刘书记,2013年南江县经济社会阔步向前,取得了可喜成绩。请问在2014年南江将怎样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发展态势?

刘凯: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级四大班子精诚团结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苦干实干、顽强拼搏,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人口计生依法行政示范县、全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14年,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进中求好、协调推进、加快发展”,以改革开放、扶贫攻坚为统领,着力强环境、兴产业、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凝智聚力推动追赶跨越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快建设富丽安康新南江。

具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力争3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力争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综合目标力争在全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处于中上水平,在36个盆周山区县中升位靠前。

记者:去年底,巴陕高速巴中至南江段正式实现通车,让人们感受到了出行的方便。在水利、能源等基础建设方面,南江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请问在2014年南江在基础建设方面有哪些重点?

刘凯: 2013年,我们充分激活民力,组织群众捐资6300余万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80余公里,全县75%的行政村修通了水泥路。一批重大基础项目开工上马,南江在基础建设上取得了巨大进步。

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县委、政府一班人将心无旁骛、专注发展,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大力实施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城乡建设,努力探索边远贫困山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在交通建设上,加快建设巴陕高速1—6标和S101线丁家坝至上两改线工程,实现陈家山隧道、县城绕城西线一期、北出口快速通道形成通车能力。在水利建设上,举全县之力建设红鱼洞水库,确保在四季度开工建设水利枢纽工程;突出抓好边远山区安全饮水和粮食主产区小农水项目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的自来水。在能源信息上,加快无电地区电网改造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大力实施“光网南江”工程,加快县城智慧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记者:在年初召开的县委全委会上,您承诺用三年时间还南江人民一河清水,同时,你还在全县人代会上向所有人大代表讲,请他们来监督河流治理这项工作,请问在具体实践中有哪些举措?

刘凯: 南江作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又是限制发展区,加快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发展现实要求,更是群众热切期盼。

我们决心用一年时间,通过保护生态、涵养水源,还南江河一河清水;用三年时间,完成县域内所有河流的治理,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饮的安全。

一是全面取缔河道采砂。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实现多部门联合执法和动态巡查,全面取缔河道采砂,重拳打击滥挖滥采、破坏河道生态等行为,保护河流水系和生态。

二是规范县城污水排放。加强企业节能降耗和退城入园,推动工矿企业转型发展,加快沿河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范河流渔业资源管理。

三是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巩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大力加强生态细胞创建。加强以农村冬囤水田为主的湿地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的森林城乡。到年底,确保南江河处处碧波荡漾,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市民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刘凯接受记者专访。

记者:听说,2014年南江将以抓好“五个年”活动为工作重点和抓手,能具体给我们谈谈关于“五个年”的工作思路吗?

刘凯: 去年,南江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取得了较好名次,但从纵向上看,我们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的县情仍没有根本改变。

面对发展现实,县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筹当前长远,提出深入开展项目攻坚、产业培育、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五个年”活动,这既是重点也是抓手,以此助推南江加快发展。

项目攻坚年,即坚持“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认真实施133个省市重点项目,抓好重大项目储备和固定资产投资;

产业培育年,即巩固金银花等“六大”特色产业基础上,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围绕旅游办工业、兴农业,做强商贸服务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城市管理年,即有效深化“五创联动”成果,创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突出抓好“五治三化”,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推动人的城镇化;

民生改善年,即以扶贫攻坚为主抓手,稳步推进连片扶贫开发,抓好因病、因残和智障三类特殊困难群体结对帮扶,重点解决子女上学、就医、就业等困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社会管理年,即通过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矛盾纠纷调处,构建网格化社会治理格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记者: 2013年,南江新型城镇快速发展,县城和正直、长赤、沙河等一些重点镇的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巨大的变化。在新的一年里,南江城镇建设又将突出那些重点?

刘凯: 新型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去年,我们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县城、重点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建设,全县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

2014年,南江将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全域规划试点示范县的历史机遇,坚持规建一体、建管并重、以管促建,加快完善县域发展规划,科学引领南江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加快县城首位提升。坚持“一轴一心四廊”空间布局,全力建好红塔新区,加快黄金新城开发,完成公共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五大片区”改造,完成“三桥”、“三路”建设,统筹抓好市政基础建设,有序推进东榆建设。

二是强化中心镇建设。加快正直统筹城乡综合性示范镇建设,推动与巴城同城化发展;创新推进长赤、沙河重点镇建设,构建县城副中心;统筹抓好桥亭、关坝、光雾山等旅游小镇建设。着力提升规划、配套功能、留足空间,抓好一般乡镇建设,不断增强乡镇城镇连接城市、辐射农村的功能。

三是强化城镇公共配套。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抓好农村转移人口技能培训,完善就业、入学、医疗、社保等公共保障。积极推进长赤镇扩权强镇试点,有序开展撤乡建镇、村改社区,全县城镇化率增长2个百分点。

记者:随着南江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条件更加成熟,您能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南江对产业培育有哪些想法和举措?

刘凯: 2014年,我们将坚持把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产业推进年”活动,依托生态优势,着力绿色增长,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振兴,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在新型工业上,有效提升“一园三区”承载能力,实现新入园企业6家、竣工达产5家、产值20亿元以上,海螺水泥项目在二季度点火试车。

在生态旅游上,围绕光雾山、米仓山两个4A级旅游风景区,狠抓旅游基础建设,打造精品景点和精品线路,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同比增长35%以上。

在现代农业上,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农超对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在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等为重点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性服务业,强力推进商贸物流园建设,有序繁荣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