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3.10.2013  17:34

            南江县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汉中市和广元旺苍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幅员面积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36万人,有耕地42.35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事关全县70多万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它是涉及到社会公共安全的极其重要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施行以来,尽管人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我县目前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现状
通过招商引资和自主创业,坚持大园区多业主、龙头带动的模式,坚持现代农业 “四化”(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南江县已建立“长赤翡翠米生产加工基地”、“东榆镇槐树村蔬菜生产基地”、“东榆镇槐树生猪规模养殖基地”和 “元顶子万亩富硒茶生产基地”以及“赤溪万亩银花示范基地”等一大批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同时辐射带动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形成了科技引领,市场带动,千亩示范,万亩连片。优质稻种植达到1.5万亩,无公害蔬菜1万余亩。经质监部门检验合格,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优质稻大米加工厂15家,年加工销售大米近万吨。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的企业生产的银花、茶叶、翡翠米、核桃、马铃薯、食用菌等近50万吨。为带动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销售奠定了基础。
              二、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不科学使用,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化肥过量使用。由于农作物使用农家肥没有化肥见效快,农民投省事、省力,导致积农家肥做肥料的越来越少,化肥使用量越来越多。这不仅减少了传统农业中有机肥的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质量变劣,而且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农药使用不当。在南江山区,劳务输出使大多数年青人外出务工,致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情和畜禽疫情的防治不科学。一旦发生了病虫害,都给农作物打药,于是乎错用、滥用、乱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多,给人类的生态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农副产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体现在使用农药不按有关规定,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安使用农药全间隔期不够,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三是兽药及激素乱用。个别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畜禽治病上使用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激素,一旦食用此类动物产品,会使有害残留物质在人体内蓄积,导致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反应,产生过敏、畸形、致癌,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二)农业投入品的假冒伪劣,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于农业投入品进货渠道多、经营网点多、同型品种多,施用者难辨质量真伪。在现行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制下,农业部门从源头管初级产品生产,工商部门管市场流通,质监部门管加工,看似各司其责,实则难以形成合力。每年的“农资打假”活动、各类市场整顿,由于缺少有关部门的强力配合,对发现的假冒伪劣、禁用的农业投入品难以严肃查处,导致“年年打假年年假”、“前查后乱”现象不断。农资销售市场监管存在的执法主体多元、职能交叉重复而又乏力,农业投入品源头监控网络缺失,给不同的农资经营者提供了制假售假空间,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生产、经营、消费三者社会意识淡薄,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贯彻还不够深入,加之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民们更多关心的是减少成本,提高产量,对种植的农产品,有虫就打药,见病就用药,没有把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摆上重要位置。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认识不高,进货或购买时,多数人关心的是价位和表面质量。长此以往,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得不到体现,打击了优质安全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四)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尚不完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县虽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但投入经费严重不足,检测人员严重缺失,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几乎是盲区,无法开展检测工作。常规检测仪器设备无力到位,无法正常投入运转,不能对全市农产品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状况实施正常的监测和检验。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只能开展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而且检测工作开展不正常,畜禽产品、水产品都不能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全县无一家农产品生产基地能够开展自律性检测。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实际尚未开展。
              三、对我县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向农民和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产品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农产品标准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培训工作,增强大家的质量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安全观念,提高种养加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自觉地按标准化、无害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生产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严格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从源头上加大农产品投入品施用监控力度,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对国家禁限用农药、兽药、饲料施用监管的力度。引导和教育农产品生产者科学用药、用肥、用料;二是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对种子、农药、兽药、畜禽饲料和化肥等主要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确保农产品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开展综合性农业行政执法,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销售许可,对违法违规销售国家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进行严厉打击;对进入市场的初级农产品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坚决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处理。
              (三)、强化领导,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它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到社会稳定,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显得尤为重要。要形成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局面。引进使用优质高产抗性强的良种,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大力提倡有机肥料施用。搞好病虫测报和综合防治工作,鼓励农民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推行非化学除草、非化学农药灭虫治病,扩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来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