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南水北调部分源头水质不达标”质疑
源头水质不达标?沿线水质咋监控?
南水北调 污水不会北调(求证·关注南水北调(下))
【质疑】源头水质达标吗?
【回应】库区连续7年保持Ⅱ类水,5条不达标入库河流占比很小,且2015年可全部达标
有媒体报道,在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有的入库河流不达标,将影响南水北调的调水水质,是这样的吗?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有关负责人说,长江水利委员会最新监测显示,丹江口库区水质连续7年稳定保持在Ⅱ类水以上。
“总体良好并不是处处良好。”这位负责人坦言,去年6月水质监测显示,在汇入丹江口水库的众多河流中,有5条河流水质不达标,但这5条河总水量不到库区水量的1%,比例很小,且主要是总氮超标,不足以影响整个水库水质。“尽管如此,一条入库河流不达标,也是不允许的。”他说。
事实上,为确保源头水质,国家2006年起就实施了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把影响库区水质的河流全部纳入规划。经过多年整治,水源区河南、湖北、陕西各地关停污染企业1000多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库区水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针对当前新的治污形势,“十二五”期间又投资120亿元,实施445个新的水污染防治项目。目前库区43个县的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
针对5条不达标河流,水源区湖北十堰实施“一河一策”措施,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十堰市市长张维国说,经过一年治理,不达标河流总氮浓度止升返降,5条河水质从劣Ⅴ类水达到现在Ⅲ、Ⅳ类。今年底将实现“不黑不臭,水质明显改善”,预计到2015年可全部达标。
“随着新项目发挥效益,保持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是有把握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这位负责人说。
【质疑】全线水质怎么监测?
【回应】自动监测全天候无死角,从源头到沿线层层把关
这么长距离调水,水质监测能不能到位?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水质保护中心负责人说,从库区到调水沿线的水质监测非常严格,基本保证全天候无死角。坐落在丹江口库区的胡家岭水质监测站,是水质监测的第一道关口。记者了解到,这里的5台水质监测设备,每4小时自动采样分析一次,将数据自动上传至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一旦监测数据异常,仪器就会发出警报,工作人员马上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除此之外,丹江口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每个月也会进行流动采集水样监测,对库区不同位置的水质进行监测。
另外,沿线各地都是调水受益区,对水质监测也是层层把关。以河北为例,丹江水进入河北后,采用固定实验室、自动监测站、移动实验室三种监测方式,对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北水质监测中心技术负责人李红亮介绍,根据规划,在总干渠河北段设置8个固定监测断面,从这8个监测断面采取水样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同时,还将设置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实施水质自动监测,数据传送到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实现对调水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同步监控。还配备了应急监测车,可定性定量分析水中多种指标。
【质疑】沿线水质咋保障?
【回应】调水渠道是全封闭的,外面的水进不了总干渠。且沿线设置退水设施应对突发事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在河南郑州市附近通过隧洞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京、津、冀等华北受水地区。输水干线长1400多公里,如此长距离调水,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如何保障沿线的水质安全?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总工程师沈凤生说,中线调水渠道是全封闭的,不跟沿途的河流湖泊交叉,外面的水进不了输水渠道。同时,总干渠两侧还划定了水源保护区,设置隔离带、架设防护网,防止人为污染。也就是说,只要丹江口这盆水干净,调水水质就能够保证。
沈凤生说,为确保渠道运行安全、节省工程投资,对于有些地下水位高的渠段,允许水质满足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渗入渠道,但这部分水量与渠道输水量相比极其微量,不影响调水水质。
另外,为防范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水源保护区内严控新上建设项目,依法搬迁、整治污染企业及排污口,消除水质污染隐患。同时,规划在输水干线种植树木,建设生态绿带。
总干渠与众多公路交叉,万一过往运输危险物品车辆发生突发污染事故怎么办?沈凤生说,沿线设置退水设施,通过关闭上下游闸门,及时截断污染水,妥当处理后可将渠水引入退水设施,不会对干渠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
【质疑】冬天调水如何保安全?
【回应】控制水流形成冰盖,严格控制水位,实行冰盖下输水
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干线长,尤其是冬季调水时,水从南往北流,在北方会结冰。北方河流因冰塞冰坝发生凌汛,会导致漫滩或决堤,南水北调如何保障冬季调水安全?
沈凤生说,到了冬季,南水北调河南段安阳以北会结冰,冰期输水渠线长、渠道输水规模变化大,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现流冰、冰塞等现象,威胁工程安全和输水能力。冰期输水在国内有过尝试,如京密引水、引黄济青等都是采用冰盖下输水技术,为冰期输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以往经验基础上,中线工程开展了冰期输水调度技术专门研究,取得了较为可靠的研究成果。中线冰期输水调度基本方法是:科学预测河流的结冰期,在形成冰盖前,通过控制水位、流速,让水面形成稳定的冰盖,然后采取冰盖下输水;在输水期间保证输水稳定,防止冰盖破坏;当气温回升时,控制好水位、流速,确保冰盖就地消融不产生流冰,避免产生冰塞。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副局长刘宪亮介绍,从2008年9月至2014年4月,南水北调中线率先通水的京石段工程,先后四次向北京市应急供水,累计向北京输水16.1亿立方米。其中,第四次通水自2012年11月21日开始,历时500天,经受了冰期输水的考验。
刘宪亮说,京石段工程为防止浮冰阻塞水流通道,在渠道沿线倒虹吸、涵洞、渡槽等进口设置了拦冰索,同时在渠道沿线安排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破冰、排冰机械设备,以备应急之需。作为一种特殊运行状态,中线冰期运行要进行严格的调度控制。进入冰期运行前,将沿线水位抬升至冰期目标水位,以增加过水断面面积,输水运行中,按照闸前常水位控制原则进行调度,严格控制渠道水位,每天涨幅不得大于10厘米,每天降幅不得大于5厘米。 本报记者 赵永平
本期栏目统筹:陈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