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将使石家庄约半数人口获益

15.09.2014  06:06
今年8月18日,石家庄,为接收“南水”的西北水厂已基本建设完毕。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石家庄,地处河北省中南部,中国重要交通枢纽,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因为城市规模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匮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而常年超采地下水已使石家庄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经过地区的最大地下漏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将使河北每年获水30亿立方米。其中,7.82亿立方米水将输送给石家庄。这座城市约半数人口将从中获益,工业、农业以及地下水生态也将得到巨大改观。

  石家庄灵寿县北岗村的机井有三十年了,真的老了,以前浇一亩地用不到一小时,现在要三四个小时,村民们眼巴巴地瞅着细流呜咽着蹿出管道,干着急。

  八月份的北岗村,原本玉米快要成熟的季节,地里的很多玉米秆还只有一米多高,结着小棒棒。

  早在十多年前,北岗村的李香花(音)就感到地下水越来越少了,以前28米的饮水井打不上来水,后来几家邻居合伙打了50多米的深井。

  尤其是今年,村民们每天晚上守着7点半的天气预报,可八月都翻篇了,也没等来一场透雨。好在年初就预测到了这场干旱,县里打了六口更深的新井,把输水管道铺设到各家的玉米地里,继续依赖地下水,缓解了旱情。

   现状

  地下水超采严重 漏斗面积扩大

  在河北省水利专家魏智敏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石家庄,地下水离地表很近,人们拿扁担就能从井里打到水。那时,乘船从天津,经大清河、子牙河就能到石家庄,再由流经石家庄的滹沱河,便可到达石家庄的正定、藁城。然而,现在的滹沱河,除市区流域为城市景观留有一段河水,其余流域几近断流。

  石家庄从1996年到现在一直干旱,当年的石津运河早已成了灌溉渠道。以前水泵就能将地下水抽上来,后来机井下卧都够不到了,再后来用工业深井泵,百八十米深才能抽到水。“从到处是水、人人怕水到人人盼水,如今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人人盼水。”魏智敏感叹。

  石家庄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盖瑞杰介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市规模迅速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天气干旱,降雨偏少,滹沱河、冶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量减少,导致水资源总量减少。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石家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一个无奈的现实是,石家庄不得不依靠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农业用水来维系经济的增长。即便如此,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尖锐,石家庄年均缺水仍达12亿立方米左右。

  据盖瑞杰介绍,目前石家庄市地下水超采严重。以2013年为例,石家庄市总用水量31.2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4.1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近百分之八十,地下水超采10亿多立方米。

  地下水超采造成严重的水生态问题。根据石家庄水务局防汛抗旱指挥办提供的数据,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地下水的超采,漏斗面积和深度逐年扩大,现在地下水降落漏斗影响面积达到456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52.28米,并且仍以每年1.2至1.5米的速度下降,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经过地区的最大地下漏斗。

   限制

  高新区拒绝高耗水企业进驻

  位于石家庄东部和西部的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在为水发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目前,区内注册企业已有2100多家,高新区面积75平方公里,分为科技产业园区和科技创业园区,主要以发展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发展信息产业为主。

  高新区管委会建设管理局水资源办公室负责人范天力介绍,考虑到石家庄的缺水环境,高新区拒绝高耗水企业的进驻。目前高新区的年用水量是600多万吨,全部为地下水。高新区统一配备的老水厂开采的都是地下水,日采5万吨,满足生活和部分生产用水,而很多企业也都有自备井为生产供水。

  范天力说,开发区南部在2010年刚刚扩区起步,还有很大的招商引资空间,“仅凭原有的日采5万吨的老水厂,水资源供求会十分紧张,眼下,老水厂日供水已经不足4万吨。

  因为水资源的匮乏,石家庄的很多企业都背负着节水的重任,为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自建污水处理厂等花费不菲,以缓解城市和自身的用水紧张问题。

  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石家庄的“用水大户”,一直在寻找优化利用水资源的举措。二十多年前,企业的自备井打的出水量就开始下降,“公司对原有系统实施用水工艺改造,降低新水消耗。”公司负责用水管理的工作人员申朝晖说。

  此外,2005年,石钢公司投资建设一座综合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用于料场除尘、绿化等,每年可回收利用中水大约350万吨。目前,公司能用中水的循环系统都使用中水补水,“占总用水量的大概三分之一。”申朝晖说,公司也因此在节水方面做出巨大投入。

  除了工业生产受限于水资源匮乏,近年来,石家庄市农业局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断调整农作物结构,寻找抗旱作物品种。石家庄市农业局种植处一名负责人介绍,不断增加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比如说油葵、豆类等耐寒的小杂粮。今年比去年增加近5万亩。个别山区改上茬小麦下茬玉米为上茬春玉米下茬菜,以减少用水量。

  长期以来,为了保证城市供水,石家庄市一直在以牺牲生态用水、农业用水为代价,农业后续产业的优势难以发挥。而寅吃卯粮的地下水超采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依赖地下水灌溉的农业在干旱年变得尤为脆弱。

  石家庄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尤其是今年,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6成,南平旺、下观两座中型水库已接近死水位。231座小型水库中,180余座已干涸,平原井灌区地下水埋深已达39.21米,较上年同期下降1.54米,有近2.4万眼农用机井出水严重不足,有4600多眼报废,无法保证正常灌溉。

   规划

  石家庄获水相当于12座大中型水库

  石家庄对南水北调工程急切盼望。早在2001年,石家庄就编制完成了《石家庄市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确定初期每年分配石家庄7.23亿立方米,远期分配水量9.45亿立方米。2003年、2006年,经过两次调整,初期分水指标从7.23亿立方米最终调整为7.82亿立方米。

  这相当于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等12座大中型水库的可用水量,基本能满足城市生活、工业缺水量要求,为年均10多亿的缺水口弥补了巨大空白。魏智敏介绍,这7.82亿的水,将直接用于城镇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

  南水北调中线在向市区、城镇和工业供水,受益范围包括正定、藁城、栾城、鹿泉、正定新区等省会周边卫星城镇,晋州、新乐、平山、元氏、赵县等小城市和各县(市)一批重点建制镇。魏智敏说,“差不多有一半的人口从中受益。

  南水北调中线石家庄市境内全长123公里,配套工程依托“一纵(中线总干渠)一横(石津干渠)”两条骨架,通过17条输水管道、25座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实现向市区、总干渠沿线及以东的13个县(市)供水。

  石家庄市水务局办公室主任李辉明介绍,到2030年,南水北调工程分配石家庄的水量将达到9.45亿立方米,等于又新建了12座大中型水库、100多座小型水库,“不仅水质好,供水过程也稳定。市区城市生活、工业等方面的用水需求都将基本得到满足。

   受益

  工业、农业、生态均将改观

  南水北调工程将使石家庄的产业经济发展摆脱缺水的束缚,进而为更多产业的发展创造机会。魏智敏说,地下水的供应量不充足,机井抽上来的水越来越少,一些企业某一生产阶段的用水量很难保证,南水北调的水通过水厂统一调配,最明显的就是提高了工业用水保证率。

  南水北调工程实现通水后,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一个重要的受水区,将分两期建设地表水厂,每期都是日产水15万吨。

  第一期在老水厂的厂址建设,将随着南水北调通水投入使用,“建成使用后,老水厂地下水井留作备用,企业的自备井逐步停用。”范天力说。考虑到高新区南部扩区后的发展,第二期水厂预计在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

  不止高新区,南水北调中线还向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西部生态新区、鹿泉绿岛火炬开发区、赞皇五马山工业区等园区供水。

  同时受益的还有石家庄的农业。石家庄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盖瑞杰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南水通过置换城镇、工业长期挤占的农业用水,有效解决了石家庄市受水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

  石家庄南水北调办公室一名负责人曾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随着石家庄市山区向下游输水压力的减轻,大部分水源将直接用于本地生产生活,赞皇、行唐的大枣,元氏的石榴,灵寿的板栗等一批绿色、特色农业基地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魏智敏也表示,虽然南水北调的水不直接用于石家庄的农业和生态,但用于城镇居民和工业用水,以此置换出超采的地下水,使得农业灌溉和地下水生态间接受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一些自备井逐渐关停,坐落在西三环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将成为石家庄新的水源地。同时,石家庄的重要水源地岗南、黄壁庄两座水库也将作为备用水源,用于灌溉农田等,这也都减少了地下水超采。

  魏智敏说,通水为地下水涵养、自备井关停工作提供了条件,将有效保护地下水生态。

  ■ 记者手记

  调水依然不治本

  用水紧张的石家庄常被列为节水示范城市,有着节约用水的诸多先进称号,很多企业的污水回收利用率都在全国居于前列。

  通水后,7.82亿长江水将为石家庄解渴,但是,石家庄市水务局水资办副主任盖瑞杰感觉节约用水的任务更重了,“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他开始想办法,从哪些方面做好这项工作,更好地利用这“7.82亿”,他感觉向公众宣传节约用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水利专家魏智敏说,十亿多的用水缺口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填补,但务必意识到,对于石家庄来说,调水不是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根本之道,农业用水、水生态的保护还未解决,“如何节约用水依然至关重要,要树立水是生命之源的意识,否则调再多的水都是枉然。

  从课本上,或多或少接触过如何节约用水。比如,将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将洗菜的水用来浇花等等。很多都是举手之劳,但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

  都说石家庄水资源紧张,可是老百姓们的吃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地下漏斗区他们也无从了解,还没有强烈的缺水危机意识,魏智敏建议,干脆把节水问题写入小学教科书,从娃娃们开始就潜移默化地灌输节水意识。

  解决石家庄的水资源紧张除了节约用水外,还要探索更多办法。魏智敏说,如何将污水、废水资源化,回收雨水等。魏智敏说,如果能够将这一部分水利用起来,将很好地循环利用了水资源。这是每个南水北调受益城市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调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不能因为调水就以为水资源充沛了,节约用水、废水利用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匮乏。

  ■ 同题问答

  如何用好水,是最重要的问题

  答题人: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维德

  新京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工作?其间,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维德:我是2009年初参与到南水北调工作的,当时京石段南水北调总干渠征迁建设全面开始。体会最深的是:作为一个缺水城市,全市各界对南水北调十分期盼,大家都希望南水北调加快建设,早日通水。

  新京报:你认为当地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哪些贡献?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张维德:石家庄累计向工程建设单位提供永久占地2.76万亩,临时用地2万多亩,生产生活安置人口2.6万人。石家庄作为受益城市之一,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新京报:你认为南水北调工程给当地带来了哪些改变?

  张维德:中线总干渠覆盖石家庄整个平原地区,必将有效缓解当前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改善水生态环境。另外,南水北调还将改变人们对水的认识,人们会更加珍惜水,爱护水。

  新京报:全线通水之后,你认为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当地还会做什么?

  张维德:通水后,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来之不易的长江水,用得上、用得好,发挥最大效益。我们将尽快建设完善配套工程供水体系。

  新京报:当地是怎么保障水质安全的?

  张维德:国务院出台的《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为做好水质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工程及水质保护区的划定方案,石家庄沿线各级各部门一定会依法保护南水北调工程,依法保护水质安全。

  新京报记者 范春旭 河北石家庄报道

(原标题:南水济冀7.8亿立方滋润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