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将装电子眼 水价参考国外模式定价

15.01.2015  22:01

  原标题:南水北调中线将装电子眼防破坏 水价参考国外模式定价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朱宛玲):2014年9月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并于当年12月12号起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14号表示,2015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全面运行元年,为保障输水安全,中线干渠将全线安装摄像头,以防止破坏行为。

  2014年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决战攻坚和收尾转型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14号举行的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上介绍说,中线一期工程自12月12号正式通水水以来,工程运行平稳、工况良好,输水水质达标;中线干线河南段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已在抗旱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东线自2013年11月通水以来,累计抽江水约48亿立方米,调水到山东超过2.5亿立方米,圆满完成了年度调水任务、南四湖应急补水和江苏省应急抗旱等工作。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有声音对南水北调如何保障水质合格,以及在北方结冰期能否成功送水表示怀疑,一些民众也对此表达了担心。

  “又是说水质污染严重不能用了,又是结冰不能正常送到北京。

  “途中会遇到什么污染源,我们老百姓也不太清楚。

  现实情况是尽管目前京石段工程已经进入冰期运行,部分闸段已经形成长度约40公里的稳定冰盖,但通水并未受影响。截至1月14号早8点,北京已经受水2746万方。南水北调办建设管理司司长李鹏程表示,保证冰期输水的相关实验已经进行过很长时间,有能力根据不同情况做相应调整,保障冰期通水畅通。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对冰期输水做了很长时间研究,是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针对不同的气温条件和冰盖形成规律,有了相应成果并做了应用。下一步,根据南水北调总输水量不断增大的情况,对不同时期水位、形成冰盖的方式与冰盖下水的流速,会做适当的调查和调整,来保证(畅通)。

  去年以来,丹江口库区水质总体保持在地表水II类标准,干线熟睡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表示,为防止有人在长距离输水过程中进行破坏,将在干渠沿线上每500米安装一个摄像头进行监控,重要区域还将围上电子围栏。

  “沿线都放上电子眼,500米左右就安一个,单线1km一个,天天有人看。第二,重要区域搞上电子围栏,在铁丝网上挂上电子围栏,人不能碰,重点区域占到整个的50%上下,小一半都有电子围栏。

  水价则是普通民众关注的另一个重点。1月初,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综合水价发布:综合水价按距离远近而不同,离渠首最近的南阳市用水是0.18元每立方米,而最贵的北京是每立方米2.33元。鄂竟平表示,南水北调的水定价参考了国外的模式,总原则是要保证工程运行维修养护更新折旧资金和还贷付息资金,不以盈利为目标。

  “国外工程作为公益性的项目,由政府来管。只按照成本来收取水费,修和维护花多少钱,来收取水费,让工程运行,不盈利;我国按这个套路来弄得;总的原则是按成本计算水价。保证工程运行维修养护更新折旧资金,还贷付息。

 

编辑:SN089

文章关键词: 南水北调 我要反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