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南方丝绸之路 邛崃将打造一镇一景

08.01.2014  16:57

四川日报集团全媒体中心在大同乡大同珍惜林木生态园认养600岁楠木

大同镇生态年货节沿街售卖的本地老百姓

尔玛巴珠用羌红迎接客人

邛崃水韵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丁宁 实习记者 袁远 摄影报道)卖年货,种茶树,修新房……本报记者昨日走进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邛崃,冰冷的寒风伴随着毛毛细雨,却盖不过“4.20”地震受灾乡镇老百姓重建家园的浓浓喜悦之情。

不让一名受灾群众挨冻受饿,这就是我们的目标!”邛崃市大同乡灾后重建办负责人说,确保2014年春节前首批306套安置房具备入住条件;2014年4月20日前初步形成一批灾后重建成果;2014年9月30日前全面完成住房重建。

产业观光相结合 大同打造古建景观区

参天的楠木群、古色古香的老街、独具一格的四合院落、青翠的远山、石桥流水,描绘出一幅大同水村墨色的诗情画意景象。

楠木林里有16棵古楠木最为珍贵,将会被16家媒体认养。”大同乡党委副书记告诉记者,园区的古楠木树龄在300至600年间,每一株高度均在25米以上,胸径达到1至1.5米。

在对楠木林的保护外,还将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进行修复,并配置相应的休闲设施,形成古建景观区。同时,依托楠木林规划苗木培育基地,利用项目内现有农田,作为珍稀林木种苗移植、培育基地,林业产业项目基地,并与古树游道相连接,产业园观光相结合。

大同乡党委书记朱锦告诉记者,“今年举办了首届大同老街生态年货购物节,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大同、走进大同。让大同的生态农产品走出深山,从而带动大同山区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看着街道两边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筐筐土鸡、土鸡蛋、土山药……1月4日大同镇的生态年货节开幕,记者到时已经是年货节的最后一天,在街上有大量成都游客前来采购土特产,但在现场依旧是人潮攒动。

火井尔玛传习所 传承羌族文化

在邛崃市火井镇羌族历史文化传习所门前,记者看见一个个身着羌族服饰的姑娘小伙儿,捧着火红的羌红迎接着远来的客人,传递着一份美好的祝福。

展览馆展览的是我们羌族的文物、民族文化,还有一个地震纪念馆。”这所羌族文化传习所是羌族姑娘尔玛巴珠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的民办博物馆,她为了将羌族的文化传承下来,同她的丈夫把他们之前的房屋卖掉,潜心收藏。

汶川地震后他们搬到了火井镇,“我现在有两个愿望,一个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愿所有帮助他们的人都拥有福泽,还有一个愿望是希望早点建好能收容更多的羌族文物的博物馆,继续传承羌族文化。

以茶为媒 夹关打造有机生态公园

来到邛崃的西南山区,这个小镇放眼望去成片的茶树出现在眼前,成为一个独特的风景线。

夹关镇将打造以茶为主题的有机生态公园。”夹关镇相关负责人万兴文告诉记者,利用夹关镇的山、水、湖资源和万亩茶叶基地,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全域新农村建设,突出“城乡住房重建、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基础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生态重建”五个重点。

据了解,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80%,到2020年夹关镇建成人口规模3万人的特色小城市,将该镇打造成为“灾后重建典范、新型城镇化示范、统筹城乡升级版。

万兴文介绍说,夹关镇将通过招商引资,打造千亩茶叶观光园,规划建立茶文化博览园、配套建设养老中心、乡村星级酒店、茶道体验中心等,同时将进行大规模的场镇改造,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与生态的自然资源形成天人合一的绝佳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