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三抓三促一探索”推进扶贫开发

04.11.2013  12:44

( 记者 杨小友) 近日,记者从黔南州扶贫办了解到,继9月17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召开后,黔南州抓落实,强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确保实现“减贫摘帽”任务和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

      “抓思想,促进大扶贫格局构建”。黔南州整合资源,构建大扶贫格局,该州充分调动各部门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挖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潜力,实行精确瞄准,突出群众主体,最大限度地统筹政策、整合资金、汇集力量,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抓机制,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一方面,黔南州不断健全和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该州对各级各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权重,确保到2015年实现90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65万(2300元标准)的目标实现。另一方面,深入实行“五个到户到人”,落实包保责任制,开展州、县领导集团帮扶。建立州、县、乡三级领导和部门包保工作机制,采取一名领导挂帮一个贫困村,每年选派100名优秀机关干部驻村开展党建扶贫工作等做法,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抓监管,促进扶贫产业健康发展”。黔南州把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纳入制度化范畴,建立了项目立项审查批复制度、项目检查通报制度和年度验收制度,清华对制度建设和资金管理。并从9月份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财政扶贫资金自查自纠工作,采取“听、看、查、访、议”相结合的方式,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档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不断提高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积极探索新型金融扶贫机制。在州、县两级财政建立扶贫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的贷款贴息力度,鼓励金融资本向优势产业投入,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简化担保和审批程序,充分发挥金融资金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