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南博会 川企展开国际产能合作

13.06.2016  18:39
  6月12日,第四届南博会刚刚开幕一天,从“唱戏”的企业,到“搭台”的政府,都能感受到“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本次大会的关键词。

   “去产能”要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为什么想去东南亚?因为不得不去。”四川万马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硕介绍,该企业主要生产小型农机。以其小型碾米粉碎组合机为例,2000年到2005年是最高峰,年销量超过10万台,现在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以及农业生产规模化,该产品的销量稳定在2万台。但该公司的产能在缩减后,年产依然有5万台之多。

  过剩的产能往哪里去?陈硕盯上了东南亚。“东南亚人口多,又是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生产,再加上他们农机生产能力非常薄弱,三点都符合我们的产品定位。”去年陈硕“试水”一把,就向缅甸、越南、孟加拉等国出口了200万元的产品,一下子就为年销售增长贡献了6个百分点。

  四川和南亚的经济互补性强,使一些像万马的川企为了化解自身产能,逐渐开始了“南向突围”的征程。

  米易华森糖业则不同。该企业是省内最大的红糖供应商,其销售负责人宁晓霞认为,产能合作还能帮助消化上游过剩产能。我省攀西地区的甘蔗种植有规模大、品种佳、日照条件好的特点,直接向南亚地区输出甘蔗不仅附加值低,市场也有限,如果能够输出制糖生产线和技术,原材料输出也成为可能,从而化解原材料的产能过剩。

  云南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刘琪琳认为,国际产能合作是双向需求的结果。本届南博会前,刘琪琳赴南亚多国考察招商,几乎每到一地,当地政府、商会和企业都会提出国际产能合作的需求。“所以我们在本届展会上新设了国际产能合作馆,并新增了国际产能合作论坛。”刘琪琳表示。

   国际合作“三部曲

  既然是双向需求,川企的路子怎么走?“一定要在建立了良好货物贸易的基础上,再提升到加强产能合作的层面。”南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崔质涛认为。

  南博会前,陈硕刚刚从孟加拉考察归来。“谈妥了一个订单,600台左右。这次谈判引起对方农业部门的强烈兴趣,觉得我们的产品是他们的大缺口。”陈硕表示,随着加大向南亚出口,将在贸易过程中不断考察政策壁垒少、适合转移产能的目的国。

  在这条路上,另一些企业想得更远。“这个东西,南亚国家几乎都做不了。”6月12日,南博会上,四川大禹机械密封件制造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魏燕手举一个黑色圆环。她表示,这个碳化硅环是密封件的核心部件,加工水平非常高,南亚国家几乎都做不了。

  魏燕表示,密封件单个重量大,不利于运输,直接做外贸物流成本太高。所以产能转移成为他们的选择。

  选择背后,也要分情况讨论。比如越南,不具备密封件的生产和组装能力,就可以整体输出生产线,而该国基建项目大多为中国企业承揽,方便沟通和就地采购;而考察印度后,魏燕发现该国具备组装能力,但是无法生产核心关键部件,这样更适合出口关键配件,然后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或者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进入。

  “产能转移的过程和速度可能很快,如果真正想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还是要在产能转移的过程中嫁接技术合作。”魏燕给希望南向发展的川企们提了个醒。(记者 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