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干部要先推行普通话

02.02.2015  16:02

        “四个南充”思路:

        开放南充

        诚信南充

        法治南充

        繁荣南充

        1月30日上午9时,省人大代表、南充市委书记、南充代表团团长李仲彬,省人大代表、南充市委副书记、市长、南充代表团副团长向东,省人大代表、南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南充代表团副团长高先海等与代表们一起参加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李仲彬在主持审议时,抛出一个建议:“建设开放南充,首先我们要在领导干部中间推行讲普通话……今天,我们的省人大代表在发言时,带头讲普通话。

        领导干部讲普通话

        有利于加强对外交流

        为何要在领导干部中推行讲普通话?李仲彬接着解释: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外交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记者了解到,李仲彬是四川眉山人,去年年底,他到南充履新的第一天,就讲普通话。前不久,南充市委、政府形成了建设“四个南充”思路。四个南充即:开放南充、诚信南充、法治南充、繁荣南充。“开放南充”放在“四个南充”之首。

        李仲彬提出这个建议后,代表们纷纷响应。来自阆中市的基层省人大代表邵大庆第一个用普通话发言,虽然个别语句还夹杂着地方语言,但他还是鼓足勇气坚持用普通话,提出了“将川东北旅游规划纳入全省‘大旅游’规划”、“加大非法集资和电信诈骗的打击力度”、“做强工业支撑”的建议。

        汪忖理、张力、杜永龙、程立洲、王邦习、廖全军等代表分别就做大做强南充石化产业、城市建设与管理应出台地方性法规、加强法治队伍能力建设、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切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建议意见。

        发展质量与效益统一

        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计划”,引导村民在规划区按统一要求建新房。代表们在发言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应当结合当地实际,不要一味地大拆大建,应当科学合理规划,新村聚居点的规模不宜过大,要本着群众就近生活、方便生产,防止“城镇版”在农村演绎。李志杰代表建议:“建设美丽乡村,应当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

        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注重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的有机统一,这在代表中形成了共识。一些代表认为,转方式、调结构,这仅仅是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动力转换,并不等于“失速”。如果一个地方发展不够、发展水平不高,要保持经济合理的增长空间就会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全省今年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要实现这个目标,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扩大消费是主攻重点。

        代表们在发言中说,抓重点项目、抓实体经济、抓民生改善、抓改革创新仍然是南充的主攻方向,要抓住国家推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点发展战略机遇,深化与成陕渝经济合作,加强与东部地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承接,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持续招大引强,尤其要加快完善产业园区功能和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增强对产业的承载吸纳能力。

        据悉,在随后大会日程中,南充代表团的绝大多数人大代表,都以普通话发言。“刚开始尽管有些不适应,但习惯了就好……并且‘开放南充’确实需要普通话。”一位基层代表说。

        张德利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汪仁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