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农村金融改革由点到面 农户的“本本”变“本钱”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张立东)12月10日,南充顺庆区搬罾镇大学生创业园内,搬罾镇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程小波向成都客商介绍自己研发的阳台蔬菜产品,首批产品不久将批量上市。去年阳台蔬菜产品已经成型,但在物流和销售上,程小波没有太着急进行。
“融资难,之前靠合作社里1100个大棚贷不到款。”随着南充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他的后顾之忧解决了。6月24日,程小波与顺庆区农村信用联社签订了500万元的授信合同,并拿到了200万元的首期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作为担保的,正是570亩流转土地预期收益和1100个大棚。
确权颁证 解农民贷款难题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充现代农业的发展孕育了巨大的金融市场,像程小波一样有贷款需求的不在少数。“规模经营下,业主大户、农业公司对于贷款的需求量很大。”南充市金融办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涉农贷款只能满足1/3贷款用户的需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最怕的是风险。”
“没有明晰产权,手里再多的流转土地和基础设施都敲不开银行的门。”程小波说,2010年,合作社入社人员增加,原有400个大棚无法满足社员的需求,而巨大的资金缺口同时出现。程小波跑银行、找政府,没有“铁证”固定,户与户的土地界限不明,权限不清,银行无法贷款。最终,在顺庆区政府的建议下,程小波通过小额贷款方式,按每户发放3万元贷款标准,合作社贷款300万元,暂时解决融资难题。
南充市金融办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农村抵押担保物和专业评估机构缺乏,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缓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完善,涉农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较少,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一定程度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向“三农”投入的积极性。
“明晰的产权是交易流转、抵押贷款的前提,也是确保农村金融改革实施的前提。”中国人民银行南充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肖明认为,开掘农村金融市场,必须加快农村确权颁证的步伐,赋予土地清晰完整的产权。
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区,顺庆区在南充率先吃“螃蟹”。2013年,顺庆区全域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七项产权”确权颁证,去年完成了104个行政村的确权颁证,今年底,全区217个行政村确权颁证将全部完成。今年,顺庆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区,截至目前,100余户农户和5名业主大户进行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31笔,合计金额8600万元,涉及5680余亩流转土地。
多地探索 打开农村金融市场
“只要控制好了风险,这个市场完全可以打开。”西充县统筹委副主任何德华介绍,今年当地出台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详细制定了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的操作办法、评估机制、配套体系等内容。依托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资源,在该县设流转中心、在乡设服务站、在村设服务员,建立“县乡村”三级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今年,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西充县义兴镇百科有机农业产业园向南充商业银行借贷5000万元。
同时,西充县组建农业投资公司。按照“独立核算、股份经营”的模式,以财政资金和涉农部门闲置资产为主,吸纳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探索组建国有控股现代农业投资公司。发挥“融资、投资、担保、收储、资产整合经营”五大功能,鼓励农民以产权入股等方式投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该县财政专项预算500万元,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风险基金,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机构风险。目前,全县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15.6万亩、林权3.9万亩,流转金额达1.1亿元。
南部县也在积极探索。在去年底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以来,银行通过信用评级控制风险,把信用好、还款能力强的业主大户、林业合作社和林业龙头企业作为贷款主体。目前已为包括林业专业合作社在内的301家专业合作社评定信用等级。同时,南部县整合财政资金500万元作为风险基金,并规定此后每年按林权抵押贷款新增额的5%提取扩充,专户存储管理,用于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损失的风险补偿。
“我们正在将总结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寻求从点到面的突破。”南充市金融办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