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代表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牢牢牵住项目“牛鼻子”

30.01.2015  22:06

    新华网四川频道1月30日电(张德利 本网记者黄毅)1月30日,出席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南充代表团的代表们在驻地继续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院”报告、财政和计划报告,大家在发言中认为,省政府工作报告站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高度,科学地提出了今年的发展目标和“九项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代表们纷纷表示,以新的作风、新的作为、新的理念、新的举措,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牵住项目“牛鼻子”,着力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民生项目建设和重大产业培育;着力深化开放合作,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着力抓好“法治南充”建设,为南充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着力全面深化改革,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释放动力、激发活力。

    省人大代表、南充市委书记、南充代表团团长李仲彬,省人大代表、南充市委副书记、市长、南充代表团副团长向东,省人大代表、南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南充代表团副团长高先海等参加审议。

    汪忖理、张力、杜永龙、程立洲、王邦习、廖全军等代表分别就做大做强南充石化产业、城市建设与管理应出台地方性法规、加强法治队伍能力建设、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切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等提出建议意见。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美丽乡村新面貌行动计划”,引导村民在规划区按统一要求建新房。代表们在发言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应当结合当地实际,不要一味地大拆大建,应当科学合理规划,新村聚居点的规模不宜过大,要本着群众就近生活、方便生产,防止“城镇版”在农村演绎。李志杰代表建议:“建设美丽乡村,应当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

    一些代表认为,转方式、调结构,这仅仅是把经济增长的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动力转换,并不等于“失速”。如果一个地方发展不够、发展水平不高,要保持经济合理的增长空间就会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全省今年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要实现这个目标,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扩大消费是主攻重点。代表们在发言中说,抓重点项目、抓实体经济、抓民生改善、抓改革创新仍然是南充的主攻方向,要抓住国家推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点发展战略机遇,深化与成陕渝经济合作,加强与东部地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承接,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持续招大引强,尤其要加快完善产业园区功能和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增强对产业的承载吸纳能力。

    30日下午,代表们还对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省“两院”工作报告进行了审议。认为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四个方面体现三大特点:工作实、有创新、效果好。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充分履行法律职责,为服务四川改革发展、法治四川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代表们表示,要充分履行代表职责,认真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以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为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两个跨越”和“建设开放南充、诚信南充、法治南充、繁荣南充”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