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7.02.2014  23:34
核心提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命名几经斟酌 专家称“死难者”准确   昨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详细解释了公祭日名称的由来。据他介绍,“死难者”这三个字的确认几经斟酌,一直到前几天才最终确定。   分组审议中,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作出“两个决定”意义重大,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历史,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外交部:日方“揣着明白装糊涂”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回应日方有关“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疑问,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言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有记者问: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今天称,日方对中方为何在二战结束69年后才设立国家公祭日抱有疑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中国设立相关公祭日有何目的?   华春莹说,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言论,我觉得他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在二战结束近70年的今天,日本国内仍不时出现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否认甚至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错误言论,日本极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使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强调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在铭记历史的基础上,维护正义与和平,避免战争惨祸重演。我们敦促日本领导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停止反复伤害受害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言行,以诚实态度和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受害国人民和国际社会。   设立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指出,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际惯例。因为民众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战争中牺牲的,更多的是普通民众,值得纪念。   第二,将12月13日作为国家公祭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历史的传承,需要一定的方式,我们现在要用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固定下来。   第三,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家意志,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不是今年悼念,明年不悼念。我的理解是,国家立法了,必须每年执行,今后每年都要做,而且是国家来做。   第四,对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杀,是个狠狠的反击。每次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我们仅仅表示抗议、表示愤怒是不够的。30万的数字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我们用国家意志,把它确认下来,南京的历史不能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