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丝绸之路——穿越时空的传奇古道

29.11.2013  13:29

  消失于历史烟云的古代,有着一条传奇的古道,它南通印度,北连四川。两边的居民沿着这条“纽带”彼此往来。这条路上摇曳着彝、藏先民的火把,留下了古羌人贸丝者的足迹——这就是“旄牛道”。

  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崃)、青衣(名山)、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路最后可能通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僰道(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途入越南,一途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

  在“旄牛道”上,雅安是南方丝绸之路上少数民族的物资集散地。

  自“旄牛道”开通以来,这条商贸之道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它的作用。千百年来,商贾、背夫行走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翻越大相岭、飞越岭,从印度等地带回了佛教等文化,也将中原的丝绸、茶叶带到了印度,甚至传到了欧洲……

  如今,在汉源县河南乡境内,还能找到一段保存相对完好的“旄牛道”。它南起甘洛县坪坝乡政府驻地、北至汉源县大湾清溪峡。早在战国以前,这条道路已被广泛使用,当时由于民间以物易物的原始贸易,从这儿输出铜、铁、盐、茶交换笮马、牦牛等,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曾经是中央王朝的边贸集散地,同时,又是历代政权控制“西南夷”的桥头堡和军事要塞。

  从汉代到唐宋明清,南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一起,将雅安与世界连接。雅安,以生态、熊猫和茶等为资源,在交通便捷的今天,持续着“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