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独开放二胎政策看《决定》中的民意之重

16.11.2013  20:25

  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决定》作的说明。

  这是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出台的一份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有媒体图示解析,《决定》共涉19项实打实的改革,涵盖15大领域,明确60项任务。在很多方面回应了民意,甚至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对提振民众对改革和发展的信心,将起到重要作用。

  《决定》刚一公布,各大媒体官方微博纷纷挂出“单独”可生二胎的信息,令民众兴奋不已。近年来,无论学界还是民间,改善甚至放弃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放开二胎”问题,成为舆论的热点。此前,有专家认为,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几十年不变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担心生育政策放开引起生育率的反弹。而两会期间有代表和委员表示,任何政策都需要具备正当理由。在现阶段,部分城市放开二胎似乎不至造成严重后果。而且部分农村实际上是允许二胎的,因而城市放开更能体现城乡居民在生育权上的平等。放开生育是否会造成人口爆炸?这些问题都不能由少数领导“拍脑袋”决定,而需要进行调研和论证,并向社会公布结果、说明理由。

  民意不可违。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是重要的民意。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透露,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其中“单独二胎”政策成为完善生育政策的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或成为政策出台的契机。这次把“单独”可生二胎写入《决定》,是民意直达决策层引起关注的结果,反过来,适应民意的改革,也会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

  在我看来,政策允许“单独”可生二胎,并非计划生育政策的“倒退”,而是对现实国情的一种回应。随着我国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步入老年,“失独老人”和“失独家庭”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当“失独老人”年老体衰,需要孩子照顾时,不仅孤立无援,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

  据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181,其中城市为0.8821,乡村为1.4375,镇为1.153,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维持人口正常更替需要的总和生育率2.1。总和生育率水平过低,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老龄化加快,同时劳动力总量减少,养老负担加大。据2009年数据显示: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7.5%。有学者判断,从2013年开始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

  同时,也应该看到,政策允许“单独”可生二胎,并非放弃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在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少,环境的容量不足,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国家的基本国情。这也是国家为什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的根本原因。

  完善生育政策,既要考虑维持国家的低生育水平,又要考虑群众的生育意愿,更要研究与生育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等生存质量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养老问题。

  中国新闻网记者街头采访一位30岁的独生子女张燕青,她表示,《决定》中提出要“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真是幸福又纠结啊”!生两个孩子,“互相照顾,学会分享和有爱。而且,孩子长大后,养老的压力也会分担。”只可惜,她认为现在孩子的教育成本很高,要认真考虑是否多生一个孩子。我觉得,这段话代表不少年轻父母的心声。

  其实,“单独二胎”政策调整后,并非就等于改革到位了,因为,人口出生,只是一个基本政策,接下来的教育培养、就业安排、养老关怀,都是重要的民生,又都是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难题。我们高兴地看到,此次三中全会《决定》中,对相关领域的改革已经纳入日程,有的已经在破题之中,社会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厚望。改革的成果最终要惠及人民,所以改革的着眼点要注重尊重和回应民意,只有尊重和回应民意的改革,才会给公众以信心和希望,也才会得到民众的拥护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