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三对关系,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
12月7日,解读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成都举行。 本报记者 田为 摄
本报制图/卢浩
发布厅
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主 发 布:唐利民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补充发布:赵明仁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参与发布:杨秀彬 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何健 省住建厅厅长郑晓幸 省文化厅厅长
主持人
房方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委外宣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本报记者 梁现瑞 李淼 张良娟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12月7日,主题为“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新格局”的新闻发布会上,如何协调成都之“点”与全省之“面”、城市与乡村、精神与物质三对关系,成为记者关注的焦点。对于现状,该如何判断?对于未来,该如何描画?对于过程,该如何掌控?本报记者现场直击。
协调点与面
要突出“六个更加”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历经两年多的推进,进展如何?未来五年,目标何在?将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发布会上,首先提问的记者围绕多点多极发问。
进展快不快?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选择3个极具代表性的数字作答:第一:万亿。“十二五”期间,成都市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第二:14个。今年GDP过千亿市州总数将达到14个,比“十一五”末新增13个。第三:105个。经济总量过百亿的县达到105个,比“十一五”末新增41个。
未来美不美?唐利民继续提供三组数据:看首位提升,力争到2020年,成都市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带动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突破2.8万亿元。看次级突破,到2020年,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市(州)将进一步增加、经济总量过两千亿的市(州)预计达到8个。看底部基础,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经济总量过百亿的县超过130个。
过程难不难?唐利民将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一一道来。区域经济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难度加大;资源要素约束加剧;全省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地方政府财力薄弱,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压力大……
唐利民认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六个更加”:一是坚持主体功能导向,更加注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人口集聚的适宜性;二是突出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通过科技进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高;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缩小区域间的差距;五是强化协作联动,更加注重区域一体化建设和联动发展;六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市场调解能力。
协调城与乡
要坚持“三个加快”
关注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媒体也十分关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部分传统农村和新村聚居点出现“双重空心化”的现象。如何破解这个问题?
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分析,这个“空心”,既有农民进城带来的绝对“空心”,也有“候鸟式”农民工造成的季节性“空心”;既有需求不足导致的“空心”,也有供应过剩导致的“空心”。
在他看来,“双重空心化”的原因在于农村缺少人气。深入分析,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当下缺产业、缺机会,传统农业承载不住那么多人。
农民进了城要让他住得下,能就业,有保障。对此,杨秀彬提出要坚持“三个加快”:加快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应该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城乡基础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不能只靠“补”,还要靠“转”。也就是说,要跳出农村说农村。
唐利民的答案是,要进一步优化“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既做大一批区域中心城市,也支持一批百万人口大县建设中等城市,还要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需要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发布会上也列出一系列改革方向:包括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更多资金等。
协调虚与实要重视“四个抓手”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应有之义。
发布会现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一开口,就连用三个“我们注意到”来强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位于第二;‘五大主要目标’中,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升位居第三;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用了近三页的篇幅,提出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具体思路和举措。”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仍然是短板。”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直言不讳:“一方面,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协调,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文化资源欠账仍然比较突出;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供给与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不协调。”
有记者问,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将从哪里入手?赵明仁表示,要用好“四个抓手”:
强基固本打基础。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包括广泛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教育,继续开展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等评选宣传活动。
活动牵引抓养成。将依托政治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党史、国史和四川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探索“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长效机制。
文明创建树形象。将进一步加大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力度,力争建成6个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地级市省级文明城市全覆盖,80%以上县市创建成省级文明城市。
文化惠民重熏陶。“十三五”期间,省政府将投资15亿元,建好省级文化中心、四川大剧院;按照国家标准,采取新建、改扩建的方式,市(州)建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县(区)建好图书馆、文化馆,乡(镇)建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大文化产品直供力度,免费为群众放映电影特别是农村不低于70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