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协定助力“四川造”畅行“一带一路”

23.07.2015  11:17

  

  四川台记者苏琳报道:

  记者今天(22日)从四川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目前,我省已有2000余家企业通过向检验检疫局进行原产地备案。今年上半年,四川检验检疫局共签发各类产地证书9310份,涉及金额7.12亿美元,帮助企业享受关税优惠2876.03万美元。

  一张薄薄的原产地证不仅是确定货物原产地的“身份证明书”,优惠性原产地证更是让企业享受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降低关税、便利通关,进而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和国际占有率。目前已利用的“中国-东盟”、“中国-巴基斯坦”、“中国-哥斯达黎加”、“中国-秘鲁”、“中国-智利”、“中国-新西兰”、“中国-新加坡”、“中国-瑞士”、“中国-冰岛”、“亚太贸易协定”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书成为了四川商品开启国际大门的“金钥匙”。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推进,中韩、中澳等一批新签订的自贸协定也将凸显其重要作用,助力四川制造“走出去”。

  今年五月,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印尼出口了货值2018万美元的回收锅炉,他们及时抢抓这一机遇,申领了两份“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为企业减免了100余万美元的进口国关税。

  四川恒一食品有限公司是南充市最大的罐头生产企业,今年,该公司以四川省确定的“一带一路”战略20个重点国家为落脚点,筛选出一批可以重点拓展原产地业务的国家名单,新注册了鸡肉罐头等6个产品,出口时积极申领“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享受了货物顺利通关和关税减免优惠。

  今年1-5月,四川轮胎(集团)有限公司遭遇国际轮胎市场贸易壁垒,出口额同比下降31%。内江检验检疫局开展政策专题培训,帮助企业及时转变思路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主动申领“亚太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成功向印度出口了一批轮胎。

  四川检验检疫局也建议各外贸企业在出口货物到上述国家和地区时,应积极主动向各地检验检疫局咨询能否申领原产地证书,以获取更多关税减免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