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东西协作 共塑“山海”情谊——构建屏山海盐脱贫发展共赢战略平台

24.08.2017  23:44

 

屏山县作为“国贫县”、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秉持“携手发展、共享发展”,立足“屏山所需、海盐所能”,坚持“造血共进、互利共赢”,全力搭建“山海”联姻桥、奋力培育“山海”产业链、协力同唱“山海”幸福歌,逐步构建起屏山海盐脱贫发展共赢战略平台,打造川浙东西协作扶贫典范,为我县脱贫奔康、跨越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一、秉持“携手发展、共享发展”,三级联动搭建“山海”联姻桥

(一)两省领导高屋建瓴,确立合作基调。新年伊始,时任浙江省代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率30余名领导干部,在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陪同下,赴屏山实地考察对接扶贫协作工作,在成都签署了《浙川东西扶贫协作和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市场能办的、政府推动办,政府能办的、政府加紧办”合作协作原则,就特色优势产业和园区建设、旅游、商贸物流、科教文卫、人力资源及劳务、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协作、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落地落实等达成了共识,确立了携手发展、共享发展的合作方向基调。

(二)两市党政高度关注,开启共赢篇章。市委书记刘中伯率市党政代表团赴嘉兴市和海盐县考察,见证屏山、海盐签订《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启“海屏协作共赢”东西扶贫协作新篇章。市委副书记、市长杜紫平率团赴嘉兴市考察当地产业规划、智慧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发展等情况,并到海盐县实地参观考察企业。两市部门已相互3次实地考察对接,40多人次参与考察交流。

(三)两县干部高效对接,共建协作机制。屏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共5次率队带领农林、扶贫、米奇食品等9家单位、企业到海盐对接协作项目,海盐主要领导带队到屏山工业园区、锦屏农业产业基地、清平彝族乡等地开展考察,先后派遣卫生、畜牧、旅游等部门考察屏山富硒、旅游、纺织等优势资源,共同确立了“屏山海盐互惠共赢模式”,在“共同推进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共同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和园区建设、打造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示范片区”等7个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共同编制完成《屏山县扶贫协作规划》、制定《2017年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计划》、明确细化“贫困人口技能实训基地项目”等5个2017年重点协作项目。共同建立两大工作机制: 一是 “1+3”季度对接机制,即每年考察学习1次,在屏山召集联席会议1次、在海盐召集联席会议3次,把关重要环节,敲定重大事项,共同协调解决扶贫协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 “1+3”对口协作机制,即成立“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产业结对帮扶”“部门对口协作”“责任落实机制”协作机制,建立县级直接对接平台。

二、立足“屏山所需、海盐所能”,三步借力培育“山海”产业链

(一)借力东部经验优势,打造东西协作扶贫示范产业链 立足屏山国贫县财力薄弱实际,海盐县每年落实帮扶资金1000万元,重点在屏山建设1个扶贫协作示范村,确保四年建设4个村,辐射带动10个村左右。2017年双方确定共同打造书楼镇高田片区脱贫攻坚示范片,充分发挥海盐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三毛乐园景区”等示范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经验,深度挖掘书楼镇高田片区农旅融合资源,将此片区定位为“禅海原乡”田园综合体,宜宾市、屏山县财政配套资金2000万,规划在三年内打造为“浙川东西扶贫示范片区”。目前,已经完成“禅海原乡”田园综合体设计规划及建设实施方案,并已启动猕猴桃产业和旅游产业道2个项目建设。以此为范本,激活屏山生态农业资源,按照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合屏山的将农业项目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盘活农村资源,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渠道,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变“输血”为“造血”。

(二)借力东部市场优势,打造纺织、绿色富硒食品产业链。 一是 借力浙江纺织业发达,发挥屏山“留存电”、土地资源、“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2016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十大产业园区”等称号优势,每半年优选10余名精兵强将到海盐驻点招商,吸引纺织企业进行结构性转移;以江北7平方公里的扶贫产业园为平台,合作共建“屏山·海盐纺织扶贫产业园”,加速形成“山海”纺织产业链条,力争将屏山打造为100亿特色生物基纺织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粘胶纺织产业基地。5月,屏山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举办纺织产业招商推介会,成功签署50亿元的《屏山工业园区供应链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书》和5.2亿元的《8万吨/年高性能再生聚酯纤维及纺纱织布产业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二是 依托屏山富硒产业资源,打造农副产品标准化种(养)殖、加工基地,建成50亿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浙江万好食品公司与宜宾米奇食品公司、浙江青莲食品公司与宜宾五尺道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浙江万好食品公司与宜宾市米奇食品公司正式签订年产1万吨竹笋精深加工项目。通过“强化技术指导、共建生产基地、订单式生产、上下游联动营销”等方式,借助浙江农博会、连锁销售网络、电子商务销售等平台,推广屏山特色富硒农产品,形成屏山·海盐生态绿色农业紧密链条,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三)借力东部平台优势,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立足打造旅游康养综合服务基地目标,借助海盐在“旅游宣传开发、优质景区打造、人才主体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共建旅游合作共赢长效机制,加速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旅游产业发展链条。 一是 协同开发库区旅游。充分利用向家坝库区沿岸迷人风光和海盐旅游开发平台经验,深度融入“客家、三国、彝族、新石器时代叫化岩遗址、明朝理学大师薛文清讲学地”等文化元素,共同建立两县旅游招商投资互助机制,合作开启向家坝库区旅游开发2.0时代。 二是 实施旅游营销服务计划。制定《屏山县旅游营销方案》,加快打造屏山重点优质旅游品牌,全力在海盐旅游网站、微信、微博、旅游杂志及携程旅游网、去哪儿网上植入屏山县旅游景区、旅游线路产品等介绍;派团出席海盐县相关旅游推介会、旅发大会。 三是 提升旅游人才能力。建立旅游人才培训机制,组织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县级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乡镇分管领导、部分农家乐业主等40余人,赴浙江省海盐县参加乡村旅游发展专题培训,实地调研了绮园文化区、白洋河湿地、海滨公园、万奥农庄、文溪坞、嬉溪菜园子等当地乡村旅游示范区,全面提升了旅游运营服务能力。

三、坚持“造血共进、互利共赢”,三大协作同唱“山海”幸福歌

(一)深化人才交流协作,增强“造血”能力。 一是 人才能力培训。今年海盐县支持屏山县培训经费300万,重点用于干部人才培训、教育和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劳动力人口技能培训,从根本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两县县委组织部制定了两县干部培养培训工作三年计划,屏山已组织3期86人次干部人才到海盐县、浙江大学进行乡村旅游、县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家专题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劳务品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886人,其中建卡贫困户708人。 二是 联合培养技工。按照“屏山招生、海盐实训”的思路,探索“2+1”学制,即前两年在屏山读书学习、后一年在海盐实战实践;对最后一年表现优秀的屏山职校学生,帮助推荐其在海盐就业。组织屏山贫困人员及专业不对口的职校学生,开展联合职业技能培训。

(二)深化教育卫生协作,提升幸福指数。 一是 卫生保障。根据两县主管部门签订的卫生对口帮扶协议,现已组织卫计系统77名管理干部及学员到海盐县开展2期培训交流、开展“海盐县医疗扶贫屏山行”巡回医疗活动1期、海盐县第一批安排3名专家到屏医疗机构坐诊2个月,切实帮助我县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 教育提升。根据两县签订的教育对口帮扶协议,组织屏山县职校4人到海盐进行了为期3周的挂职学习、海盐县派出计算机和数控两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型教师到屏山县职校指导专业建设和专题讲座等活动。

(三)深化扶弱济困协作,奔向小康生活。 一是 注重劳务输出。开展劳务输出,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两县及周边地区120余家企业现场参会,招聘会签约人数达1049人,其中贫困人口258人。 二是 引入社会帮扶。海盐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市场主体等多次赴屏山考察,部分机构主体愿意来屏山开展经贸活动;海盐群团组织、工商联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到屏山开展爱心帮扶活动,共结对贫困户55户、资助贫困学生2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