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华阳:走好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6.05.2014  21:36

   四川在线消息(杨敏 傅玲玲) 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系到党的宗旨意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实,关系到党的群众路线是否落地生根。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群众共享建设成果,推动作风建设和全域华阳发展。

   倾听民生诉求,关注群众利益

  华阳街道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了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满足村民生活需求,解决村民生活困难,街道认真梳理,制定措施,落实民生实际和遗留老大难问题。

  修民生路,建菜篮子、圆发展梦。修复华阳山公路和皇石公路路路基、硬化蔬菜地运输道路,“裁弯取直”拓宽道路,新增会车坝17处,安装波形护栏3.7公里,凸透镜28个,交通标志标牌47块;建设西岸村高规格蔬菜温控大棚、生态餐厅、园艺长廊,完善蔬菜生产用水管道建设; 修复整治石河堰、清掏公路沿线水沟,延伸通组路和入户路,加强农房风貌改造和道路绿化、美化建设,将现代农业转型于观光旅游农业,使农民人均增收1558元,帮助村民发展致富,切实为民造福。

  解决水电难,暖群众心窝。维修整治华阳供水站,制定详细用水改造方案,出资40余万元购置水管管道,从华阳供水站引出主水管,再由该主水管分流到西岸村24组各村民家中,解决7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组织供电所开展电线线路检修,安全隐患排查,更换变压器,解决西岸6社、7社、24社及周边群众用电困难,电压不足,经常停电的实际问题,让影响村民生活用电现象一去不复返,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重安全服务群众办实事。华阳街道认真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修复皇伞水库抽水站大门;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农村沼气池安全;增派人手,对易发滑坡地段进行全面监测;设立安全瞭望台,开展家电维修、燃气检修、医疗卫生等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光亮工程”,出资4万元为小区安装高杆路灯25盏,解决居民夜间出行不便问题;为老人免费发放防滑垫5260张、起夜灯2600只、拐棍1200根保障老年人居家出行安全;实行“城管 保安 民警”24小时无缝对接开展小区巡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加强基层党建,提高服务意识

  社区阵地还未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独居老人、困难职工都需要帮助和关怀;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两新组织、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有待加强;共产党员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不够,针对这些问题,街道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

  帮扶困难职工,加强阵地建设。建立职工突发困难帮扶基金;离退休干部到两新组织、非公企业指导党建工作、建立党员活动室,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建立宣传橱窗,及时向居民群众宣传惠民举措、社区活动、方针政策、办事流程等内容;设置廉洁文化墙,传递社会正能量。

  建立“大团委”格局。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携手,成立“大团委”。统一协调,定期组织对孤老和留守儿童进行慰问和义务劳动;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阳光少年之家”,开展志愿活动100余次,近100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关爱了留守儿童和适龄青少年2000余人。

  开展“党员去哪儿了”主题活动。对各小区举行党员寻找组织,组织寻找党员的双向寻找活动,把小区的“双报到”党员个人主要信息在向居民公开,定期召开党员院坝会,对小区管理建设提出建议意见,党员至少认领扶贫帮困、便民利民、治安稳定等一个岗位,定期公开党员服务情况,推动小区建设。

  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通过完善驻村工作制度,严格对驻村干部的考核,严格“打卡”上下班制度和请、销假制度;深入开展四风问题的查找、整改、落实,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效能,聘请项目廉情监督员,全程监督街道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彻底转变服务观念,从坐等上门到主动上门问计、问需,和群众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形成有效机制,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民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