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四川中医“安家”马来西亚

08.04.2015  17:40


时间:2015年4月8日

来源:《华西都市报

链接: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50408/279949.shtml

内容:

四川中医“安家”马来西亚

成都专家跨国诊疗 为马来西亚人“治糖

马来西亚25%的人口都患有糖尿病,同时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当地华人医药总会希望通过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对抗这一马来西亚“健康杀手”。

浓郁的中药味,在马来西亚内曾是唐人街独有,但如今渐受青睐的中医,早已走出唐人街。除了街头不时出现的“针灸”“推拿”招牌,6000多家中草药店铺也星罗棋布分布在马来西亚的各个城市。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陈凯希会长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大马除了这6000多间中草药店铺,还有12000个注册中医师。此外,他们还同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要在吉隆坡设立马来西亚成都中医药大学糖尿病防治中心,目前正在装修,今年6月就要启用。成都中医药大学对这次合作也十分看好。该校副校长安劬在去年12月底就提出,与马来西亚合作在马方建立糖尿病中心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也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配合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举措,应当做成与东盟合作的医疗典范来抓。与此相呼应的是,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中,中医药话题首次被提及,连同之前其他场合出现的呼喊,推动中药“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声音再次响起。

需求 大马 25% 人口患糖尿病

仅靠西医尚存“短板

马来西亚人爱吃甜食,传统大马菜常用的椰奶、纯化奶油都富含高胆固醇。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该国的糖尿病、中风等病发病率居东南亚各国之首。据介绍,大马全国有3000万人口,25%的人口都患有糖尿病,同时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人中,印度人高达28%,马来人达22%,华人达18%。发病原因目前尚无正式的认定,不过,一个共识是与吃糖多的饮食习惯有关。大马华人医药总会有60年的历史,年届八旬的陈凯希在2013年当上会长,一直关注着大马医疗及患病情况。据他讲,这些数据尚只是保守估计,实际患者可能更多。而且,在过去,仅仅依靠西药治疗,会出现因早期病患者不易被发觉,到后期患者又引并发症的情况,比如失明、肾衰竭、心衰竭及心血管阻塞等,那个时候可能导致需截肢或死亡。2013年,陈凯希通过朋友了解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是糖尿病研究及治疗方面的翘楚,拥有新技术,能让患者尽量在不截肢情况下治疗。很快,陈凯希力主引进中医疗法。在这之前,大马华人医药机构从未考虑把外国的优势带进大马。“无可否认,西医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尤其西方检测方式具体且易掌握。虽然中医对糖尿病治疗研究尚新,但成都中医药大学却积累了丰富的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经验。”陈凯希希望用中医疗法治疗糖尿病,一个早已成为马来西亚健康杀手的病。

合作 双方合作建立防治中心马方注资中方技术支持

3月18日,大马华人医药总会会议室里,年届八旬的陈凯希提起合作就精神矍铄,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早些年同仁堂进入马来西亚时,主动找他合作。不过这次,却是他主动找到成都中医药大学要求合作。“人家有技术,这是核心竞争力。”陈凯希带着羡慕语气说。如他所讲,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国家中医糖尿病临床研究基地,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有效率达90%左右,大多数患者因此避免了截肢之苦。2013年12月,应大马华人医药总会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及附属医院国家中医糖尿病临床研究基地选派了5名糖尿病专业专家到大马访问及交流。在了解到大马的需求及合作可能后,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段俊国,代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国家中医糖尿病临床研究基地与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此后,大马华人医药总会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多次接触,商谈了合作细节。陈凯希介绍,马方会投资500万马币作为一个开始,用于选址、装修及设施配备,中方会根据需要派出人员,并提供技术、医药、器材等核心部分的支持。双方合作建成大马成都中医药大学糖尿病防治中心。陈凯希充满期待地说,目前,已经把地址选好了,正在装修,到今年6月就会成为首家马中糖尿病诊疗所。按照约定,会引进成都专家,帮助培训马来西亚本土中医治糖尿病医疗人员。将来,还会探讨设立中医药科研与开发中心,以提升马来西亚中医药的医疗水平,同时也将引进更多糖尿病的科研产品帮助本地病患减少治疗糖尿病副作用。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安劬此前表示,学校将协助落实有关糖尿病防治中心的规划和方案,同时也将提供治疗技术和培养大马中医,并且引进常用的中药饮片及其他药剂提供支持。

未来  借此起跳走向东盟

不管是东南亚国家,还是欧洲、“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及地区,都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医中药是软文化中重要的一环,符合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刘友财说,以后还可以此为跳板,把四川的中医中药推向东盟更多国家。去马来西亚不能不吃肉骨茶。一道发源于马来西亚,以猪骨配上当归、枸杞、党参、桂皮、川芎等中草药熬煮煲成的汤底。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吉隆坡的一个大排档品尝了一口肉骨茶,明显感到要比新加坡品尝到的中药味更重。同行的一名华裔竖起大拇指。他说,中药在马来西亚颇受欢迎,肉骨茶里自然多了些中药,而且,仅在肉骨茶发源地巴生码头,就有上千个肉骨茶店铺。对于同成都的合作,大马华人医药总会秘书长郭怡捷设想,马来西亚愿意读中医的学生可以在大马读三年,剩下两年到中国进修,“我们的会员中已经有人在成都就读,不断进修”。如他所说,马来西亚人黄伟彬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国行医十多年,为了提升自己,他再次来到该校攻读中医硕士。据他讲,中医在马来西亚民间接受度不错,针灸治疗很普遍,未来发展前途不错。在这样的交流中,大马和四川商人都曾受益。大马海鸥集团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广含保健品在内的中国商品,营业额能达到3亿左右马币。这名负责人说,大马90%以上草药需要进口,很多来自中国,在他看来,中国的草药整体上不算贵,能接受。他说,其实马来西亚也挺重视传统中草药的种植。据陈凯希介绍,大马所购川芎中有的就来自四川。还有党参,主要出口目的国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主要出口地区就是四川省。这是一个好的开始。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糖尿病防治中心计划顾问刘友财说,在国外,不管是传统中华文化圈的东南亚国家,还是欧洲、“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及地区,都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多。“中医中药是软文化中重要的一环,符合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刘友财说,以后还可以此为跳板,把四川的中医中药推向东盟更多国家。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