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部007后 老牌间谍片面临新的困境 2015-11-22 14:1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第1任007肖恩·康纳利
第2任007乔治·拉赞贝
第3任007罗 杰·摩 尔
第4任007提摩西·达顿
第5任007皮尔斯·布鲁斯南
第6任007丹尼尔·克雷格
拍了24部007之后,老牌间谍片面临新的困境
“《幽灵党》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呢,里面的‘梗’(动漫用语,原写作哏,这里指用了很多遍、很多年,以至于大家都厌烦了的桥段——编者注)都已经老得不能再老了,就像电影里满脸皱纹的丹尼尔·克雷格和莫妮卡·贝鲁奇。”最近,看完刚上映的《幽灵党》后,成都一个白领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
正在热映中的《幽灵党》上映一周,票房轻松突破3亿,成为007系列电影在中国上映首周最好的一部。但该片在豆瓣网上的评分,却从最开始的8分垮到了6分。即使口碑欠佳,观众们仍无法阻挡掏钱买票进影院的欲望。就像一个资深的007影迷所说的那样:“我们是去给007送行的,没准这一部影片后,很多年都不会再看到关于007的电影了。”
间谍在消亡, 这是宿命
谍战电影横行的年代,正值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拿此做背景的间谍片层出不穷。
1962年,肖恩·康纳利主演的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横空出世。故事讲述英国情报特派员詹姆斯·邦德到牙买加侦查凶案,却发现野心家诺博士建有核基地以图不轨。詹姆斯·邦德凭着自己的机智,摧毁了基地。这个故事中的诺博士及其势力,映射的正是前苏联。
007之父伊恩·佛莱明,其本人就曾是一名间谍。早年,他在MI6(英国陆军情报六局)担任勤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安全保障调整局(BSC)担任特工。1953年,他以自己的间谍经历,创作了詹姆斯·邦德系列第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007大战皇家赌场》,也是007系列电影的第21部。代号为007的詹姆斯·邦德所效命的军情六局,正是佛莱明的老东家,军情六局作为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以色列摩萨德齐名的谍报机构,在冷战期间的主要目的,是从前苏联收集情报以及向该国派遣间谍。
冷战结束,让像007系列电影这样的间谍片失去了前苏联这个最大的假想敌。于是,从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那代007 开始,只好去对付黑社会了。意识形态的对决,已经转化为经济利益的争夺。
失落的间谍们,只有在冷战这个危险游戏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神化。丹尼尔·克雷格继任为最新的007主演后,007面对的是布罗菲尔德这样的恐怖分子。在他眼里,这是一群不按常理出牌的亡命之徒。这个时候,他们是否会想念克格勃这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呢?
如今,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已经重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愈发微妙,间谍也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英国戏剧才子门德斯在《幽灵党》里,有意无意地为间谍这个职业唱起了挽歌:“就像容易破碎的玻璃一样,间谍也在慢慢消亡,这是宿命。”
的确,在如今高度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黑客、监控系统、无人机都可以胜任以前间谍的工作,那还需要间谍干什么?电影里不止一次地说:“军情六局有计划取消00特工系统。”
进入新时代,再无新发明
伊恩·弗莱明描述007的方式有些与众不同:他没有过多着墨于人物的外貌,连性格的交代也模棱两可,唯独对生活方式锱铢必较。
伊恩·弗莱明不厌其烦地介绍詹姆斯·邦德点的菜、喝的酒——邦德先生早餐喜欢吃鸡蛋、火腿、烤香肠,稍微喝一点酒;正餐的大菜,最喜欢的是鱼子酱、熏鲑鱼、蟹肉,然后再来点菲力牛排或者烤嫩牛肉;最后的甜点,一般是涂抹奶油的草莓,或是硬黄油汁浇成的冰激凌。
于是,当这位世界上最有腔调的超级间谍登上大银幕时,他迅速成为奢侈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从007的形象,可以看到时代的发展。从1962年开始,这个世界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已经推出了24部,横跨半个世纪,前后诞生了6个邦德形象。
最新的《幽灵党》和往常一样,詹姆斯·邦德的衣服出自最好的裁缝之手,从不起皱;他驾驶与众不同的阿斯顿·马丁跑车,享用最珍贵的鹅肝酱和松露,袖扣卡地亚、腕表欧米茄……有人打趣地说,007并非间谍片,而是偶像片,营造的是资本主义极致生活的豪华梦境。
每一部007的故事讲些什么,已不重要,倒是一些关于生活态度的细枝末节被永恒定格。比如,他喝马提尼酒,“摇晃不要搅拌”。再如,他自报家门的那句——“我的名字是邦德,詹姆斯·邦德”,几乎等同于“我是高富帅,还很有品”的骄傲宣言。
007系列电影最好看的地方,是除香车美女外,邦德使用的各式各样炫酷的高科技工具。这些神乎其神的道具,永远是007电影中必不可少的特有元素。在《幽灵党》上映前,有位“歪果仁”(外国人)将影片中的193件发明剪辑成了一部短片。
虽然007电影出现过的发明很多都很炫酷,如可以发射激光的手表、汽车大灯会喷火,可射出子弹的香烟枪及喷射飞行背包等,但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一些旧电影中所出现的发明,如今看来就有点奇葩了。如口袋式捕鼠器会等对手搜身时夹住其手指,还有食人沙发、火焰喷射器风笛、可发炮的石膏脚等,这些神器未必样样实用,但“笑果十足”。
以往的007电影,一个领结、一把枪、一个烟头甚至一个打火机,都充满了Q博士的智慧和典型的英式幽默。但进入网络信息3.0时代后,007使用的高科技玩意却很难吸引观众眼球。
《幽灵党》里输进007身体里所谓的纳米机器人血液,科技含量不低,但视觉呈现相当一般。那块号称报时很响的表,导演也确实对它物尽其用——就在反派张牙舞爪地展现自己的实力和神秘基地时,一块表就把一片沙漠武器基地直接炸上了天。
试想,如果Q博士费费心,批量生产一下这种表,估计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恐怖分子,也就再也不需要詹姆斯·邦德去出生入死了。
邦女郎,不再为性感代言
正所谓铁打的007,流水的邦女郎。每看完一部新鲜出炉的007电影,许多男影迷视网膜里出现的残影,或许不是刺激的爆炸场面,而是那香艳的邦女郎。
从第一位邦女郎现身银屏的那刻起,邦女郎就成了性感美丽的代名词,也奠定了邦女郎在007电影中的重要地位。全世界的影迷都知道,只要詹姆斯·邦德出现,就必有美女相随。杨紫琼、苏菲·玛索、哈利·贝瑞等多位大牌美女明星,都扮演过邦女郎。
从《大破天幕杀机》开始,萨姆·门德斯把自己擅长的文艺范糅合进了间谍电影。他让詹姆斯·邦德走下神坛,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甚至有点糙的人。丹尼尔·克雷格变糙了,对美女的品位也下降了。
近年007电影中的邦女郎,屡屡被观众抱怨“美貌指数每况愈下”,尤其是《量子危机》中的两位邦女郎,别说美若天仙了,连混个脸熟的辨识度都没有。《大破天幕杀机》中的两位邦女郎,显然也无法达到哈利·贝瑞或伊娃·格林的惊艳程度。
《幽灵党》里的蕾雅·赛杜,可说是史上最受争议的邦女郎。喜欢她的人,说她有邦女郎标配的热辣身材,再搭配一张略显棱角的脸,不会太腻,有一种复古的美态;不喜欢她的人则调侃说,如果你是脸盲,认住她标志性的门牙缝就好了。
蕾雅·赛杜,这位法国女演员算是历代身材最为魁梧的邦女郎了,她并不是007身边的花瓶。在电影里,她在火车里优雅前行的样子还算迷人。她曾凭借影片《阿黛尔的生活》,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演技比脸蛋更值得人回味。
被马特·戴蒙打败的007
“如今我们已经年老力衰,再也不见当年的风采。历历往事如烟,岁月如冰霜,命运多蹇,常使英雄心寒气短,但豪情不减。我将不懈努力求索,战斗到永远……”这是《大破天幕危机》里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一首诗。
这首诗最能反映007系列电影如今所面临的困境——老派间谍片正在消亡,因为如果再没有新的创意和大的改变,今后银幕上很难再看到007的英姿。
很多人认为,萨姆·门德斯已不适合再作为007电影的导演,因为他以打怀旧牌的名义炒冷饭。《幽灵党》里银魅劳斯莱斯幻影,最早出现在《金手指》里;白西装、黑领结、口袋插红花的约会造型,也是出自《金手指》;长途火车餐车里的约会,是《俄罗斯之恋》的灵魂段落;雪山之巅的诊所,是《女王秘使》里有过的场景;至于和反派肉搏后,紧接着和邦女郎肉搏,这种蠢到不能再蠢的戏码,是《海底城》里的段子。
相比007,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更酷的《谍影重重》。巧合的是,2002年,《谍影重重》第一部问世的时候,正赶上皮尔斯·布鲁斯南交棒给丹尼尔·克雷格。
马特·戴蒙主演的《谍影重重》系列电影,正在给间谍电影树立全新的行业标准。《谍影重重》同样以悬疑见长,并且有别于传统动作片的、侧重于展示力量和肌肉的写意风格。影片主要讲述马特·戴蒙饰演的患有极端记忆丧失的男主角杰森·伯恩,试图在逃避美国中央情报局追杀的同时发掘出自己的真实身份。
该片的快速剪辑,成为经典的影像事件。这种方法,让动作格斗变得更写实更凌厉,拳拳到肉,招招致命,创造了间谍片史上的一次小小的革命,并且影响了之后的不少电影,以至于在后来的另外一个间谍片系列《飓风营救》以及重新启动的007电影中,都依稀可以看到《谍影重重》的影子。
《谍影重重》不但重新诠释了间谍片,而且为整个动作片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谍影重重》一鼓作气,目前已经拍摄了多部,马特·戴蒙也在一路逃亡中赢得了更高的人气。(记者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