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赔偿华商二战损失 称仍会苦心经营中国市场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刘军国 环球时报记者谷棣 赵毛兵 邢晓婧 丁廷立 关超】“日本货船被扣留事件以中国的胜利告一段落。”24日,有韩国媒体在报道日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根据中国地方法院判决支付约40亿日元(约合2.4亿元人民币)赔偿金时这样叫好。令日本一些舆论失望的是,商船三井货船事件没有成为日中关系恶化的“新导火索”,涉案企业也没有在法律判决面前和中方进行一场“持久战”。从商船三井的“BAOSTEELEMTION”货船19日被强制扣押到23日支付赔偿,再到24日被依法放行,事件不到一周就“圆满”解决。总体来看,该事件没有引发大波澜,但那些与二战历史有瓜葛的日本企业仍会“心有余悸”。有中国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事件不应被政治化,日本企业也不会放弃中国的巨大市场。
商船三井表示,仍会苦心经营中国市场
据日本共同社24日报道,“因在一起与日中战争爆发前船舶租赁合同有关的索赔案中败诉、旗下货船被中国法院扣押的商船三井已根据法院判决向中方支付了约40亿日元(约合2.4亿元人民币)”。日本《东京新闻》称,上海海事法院24日审查认定商船三井已全面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遂下令解除对其货船的扣押。
日本《每日新闻》称,上海海事法院扣押商船三井货船事件在涉及战争赔偿诉讼问题的日本企业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日本各大公司目前都紧密关注着中国的应对策略。
与日媒报道不同的是,24日下午,商船三井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我们并没有考虑这次事件是否会对公司业务方面造成影响。中国是我们苦心经营的大市场,今后仍会积极拓展。”商船三井方面称,之所以决定支付赔偿金是因为不希望此事进一步恶化,更不希望影响公司和客户的利益。该负责人表示,虽然企业没有和日本政府协商,但做出决定后已向日本政府报备。对于此事件是否会对其他日企产生影响,对方则表示不方便评价。
据报道,一些被称为“日本良心”的日方律师、公益人士自上世纪70年代就支持和帮助中方原告在日本打这场“跨国官司”。对此,商船三井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由于不了解具体细节,不方便做出回应。该公司网站24日发表公开信称,“这笔赔偿金已处理完毕,此事仅对本期业绩有轻微影响”。
与二战有染的企业担心出现“示范效应”
商船三井货船事件一度引起日本方面的过分解读。日本政府21日表示,中方扣押日本货船的行为违反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的精神。根据该声明,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首相安倍晋三也对中方举措表示不满,称“接到货船被突然扣押的通报,政府对此感到遗憾”。在中方重申该案件是一起“普通商业合同纠纷案”、“中国扣押日本货船一事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无关”后,日本官方的态度似乎有了明显转变。22日,日外务省官员表示,不认为日企货船被扣违背日中联合声明,同时商船三井在与作为原告的中国企业进行和解协商。24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表示,“似乎中方也称(与战争索赔)不同,应该区别看待”。菅义伟还称,此案“一直在审判中,没有超出时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属于特殊案例”。
日本把事件政治化是想抹黑中国
日美一些媒体把商船三井货船事件视为“中国对日攻势”。美国彭博社《商业周刊》23日援引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戴杰的话说,“如果再发生一系列扣押资产现象,中国获得的回报将迅速减少并对其产生负面影响”。美国《洛杉矶时报》议论说,“这是对中日战争冤情尚未了断的最新提醒”。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李秀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此案是商业诉讼,证据确凿,现在只是履行判决。日本要把它和政治联系起来是很牵强的,是日本单方面的说法,无非想抹黑中国。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用法律方式解决经济纠纷很正常,不要把这个事件政治化。陈言说,今年3月美国司法部向丰田汽车公司开出10亿美元的巨额罚单,以处罚其在2010年未及时通知美方有关汽车踏板的缺陷。相对10亿美元的赔偿,这次商船三井拿出的40亿日元,“就是兜里的两个钢镚”。之所以在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后,日本企业很快做出赔偿,就是担心企业形象大打折扣,担心失去在中国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