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之力 护华侨权益 ——《四川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

30.09.2020  19:12

  3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20年前,我省颁布并于2011年修订《四川省华侨投资权益保护条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现有的法律法规已不能满足华侨权益保护的现实需求。2020年9月27日,《四川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

 

动因:历史启示与现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团结起来,发挥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华侨是我国独特的宝贵资源,侨界人才荟萃、融通中外、联系广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是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纽带、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竭动力。

  丹心寸意皆有情,奋不顾身筑家国。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华侨华人以一腔爱国之心,全身心地投入抗战中。为保护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1939年2月,南侨总会组织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前住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他们以忘我的牺牲精神、争分夺秒地为祖国抢运战略物资,平均每天运输300吨以上,被誉为滇缅路上的“神行太保”,三千多名华侨机工,为国捐躯一千多名。改革开放初期,又是海外侨胞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我国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就是华侨投资兴建的。四十年来,海外侨胞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中始终是一支活跃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投资创办的企业大概占我国外资企业的70%,投入资金大约占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0%。

  殷殷桑梓情,拳拳赤子心。多少年来,海外侨胞们始终心系祖国、情系家乡,在侨团和侨领、侨商的引领带动下,积极发挥独特优势,为我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献计出力,为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牵线搭桥,为公益慈善、社会事业慷慨解囊,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华侨将工作生活重心放在四川,他们在川的身份认定、参政议政、购产置业、投资兴业、慈善捐赠、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日益突出,合法权益被侵犯时有发生,急需地方立法给予保障,以有效服务国家和全省开放发展大局。

  在全国人大华侨委积极鼓励和支持下,通过对《四川省华侨投资权益保护条例》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形成《四川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将进一步加强我省侨务法治建设,让侨务立法的生动实践惠及更多的侨胞。

 

过程:对良法善治的执着追求

 

  立法的过程是一个发扬民主与统一思想,集思广益与达成共识相统一的过程。条例修订过程中,始终贯穿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为的是让这部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凡事预则立。我省于2017年就启动了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准备工作。经过多方努力,条例的修订正式列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和2020年立法计划。此后,省人大外侨委明确了修订工作安排,将修订华侨权益保护立法调研工作列入年度调研工作计划,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周密详细的安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9年,省人大外侨委与省委统战部(省侨办)一起赴浙江,与浙江省、温州市两级涉侨工作部门座谈,学习了解浙江在华侨权益保护立法方面的经验做法。今年,又专门收集上海、浙江等7省市的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及其说明,学习借鉴他们成功经验和做法。

  深入调研摸实情。2020年初正式启动条例的修订工作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华亲自带队开展立法调研。省人大外侨委与省委统战部(省侨办)、省侨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省内9个市开展华侨权益保护工作专题调研,深入侨企、社区、学校、侨助(捐)项目、涉侨社团,通过实地察看、现场交流、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华侨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梳理可以通过立法给予解决的事项。

  一丝不苟反复打磨。《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形成后,两次书面征求了近30个省直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建议,省人大外侨委与省委统战部(省侨办)、省侨联又反复研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对《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多次修改与完善。2020年8月24日,省人大外侨委举行全体会议,认真审议并形成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修订草案》。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修订工作还得到了全国人大华侨委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指导。省人大外侨委主动汇报条例修订工作情况,全国人大华侨委对修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意见建议。

 

亮点:用法治为华侨权益“护航

 

  综观《修订草案》,全文共44条,务实管用的“干货”满满,充分体现了条例修订的主要目标,就是紧密结合四川实际情况,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切实保护华侨合法权益。

  以周全保护提升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原有的条例仅仅规定了华侨投资方面的权益保护,此次修订,依据和参照了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将散见的有关华侨权益保护的条文予以汇总整理,对华侨在政治、社保、财产、捐赠、教育、生育等各方面的权益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突显法制统一原则下的地方立法特色。这次条例修订工作在与新颁布法律法规做好衔接上下足了功夫。比如,依据201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在华侨投资权益保护方面规定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又比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将华侨持护照办理事项扩大至10个方面;再比如,根据新颁布的《民法典》,将原条文“华侨投资者可以委托他人作为其投资代理人”表述进行了调整等等。

  聚焦华侨“急难愁盼”问题重点发力。当前,吸引华侨来川投资创业和就业,要解决的不是享受优惠待遇的问题,而是切实享受公平公正的待遇和良好的政务环境问题。因此《修订草案》在鼓励和支持华侨参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侧重的是公平公正的“国民待遇”。另外,《修订草案》还增加了一种侵权救济的情况,当华侨认为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或者建议,这使得华侨合法权益又多了一重“保险”。

 

 

  充分彰显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原条例主要侧重于投资权益的保护,对相应需要承担的义务鲜有涉及。而《修订草案》则针对华侨长期在海外,对维护国家安全、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有重要意义的特点,明确提出“应当履行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公民义务。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通过修订涉侨法规,全面维护华侨在川的各项合法权益,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侨胞爱国爱乡的热情,发挥侨胞在对外交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四川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吸引全球华侨积极参与四川高质量发展,助力治蜀兴川事业再上新台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