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四川省茧丝绸行业稳步发展

20.08.2014  11:44
核心提示:2014年上半年四川省茧丝绸行业稳步发展   上半年,我省茧丝绸产业积极对接国家新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以稳定生产,提高茧丝绸收

 

2014年上半年四川省茧丝绸行业稳步发展

  上半年,我省茧丝绸产业积极对接国家“新丝绸之路”发展战略,以稳定生产,提高茧丝绸收入为基础,加快产业集聚进程,培育区域丝绸品牌,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行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上下游产业链利润分配去向均衡,行业总体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
一、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生产基本平稳
上半年,我省积极推进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和丝绸工业园区建设,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业产业集聚区已成雏形,南充、凉山、广安、宜宾等丝绸工业园区基本形成,茧丝绸生产基本稳定,行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据省蚕业管理总站统计,我省春季发种56万张,同比增长1.0%;产茧2.18万吨,同比增长2.3%,张种单产平均39公斤,同比提高1.93公斤/张,增长2.6%;收购价格均价38元/公斤,同比上升2元/公斤。春季发种量占全国9.4%,收购均价高于全国1.3元/公斤。据中国丝绸协会统计,上半年,我省生产蚕丝1.8万吨,同比增长10.3%;蚕丝及交织物1.3亿米,同比下降5.2%;蚕丝被75万条,同比增长3.9%,总量分别占全国的23.1%、35.3%和6.6%。
二、行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效益稳中趋好
上半年,我省缫丝、织绸、印染和服装产业开发蚕丝新材料、丝绸新产品,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开展丝绸印染后整理技术升级,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企业经济效益呈稳中趋好态势,丝绸工业实现产值129.65亿元,同比增长4.1%。据省丝绸协会对29家重点茧丝绸企业监测显示,21家盈利,8家亏损,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7715.73万元,同比下降0.4%。从单月情况看,前3个月受企业开工不足的影响,经济效益同比降幅较大,进入4月份后,随着企业生产正常运转、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部分技改扩能、技术革新项目的投产,企业经济效益逐月回升。四川省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上半年调整产品结构后,生产交织绸198.95万米,销售收入4783.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93%,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区域品牌初步形成,品牌效益逐步提升。
继“中国绸都”南充和“中国茧丝之都”凉山州在荣获区域品牌之后,上半年,宁南县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了“中国桑蚕之乡”称号,初步形成桑蚕丝绸区域品牌。宁南南丝路集团上半年的生丝产量达1039吨,同比增长58.4%,90%以上达到5A级,“南丝路”品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营销新方式积极探索,丝绸市场潜力逐步挖掘
上半年,我省茧丝绸企业积极探索适合丝绸产品特点的营销方式,除了开设专卖店、店中店、专卖柜等形式,还将丝绸文化和丝绸商业紧密结合,积极打造“锦门”文化旅游商业街区、成都“锦绣工场”、郫县“蜀绣文化产业园”等,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快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茧丝绸产品市场。南充市上半年丝纺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0.2%。
五、国际市场疲软,出口额下行
上半年,受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中,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等因素影响,丝绸出口成本增加,国际市场疲软,出口额下行。据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我省真丝绸商品出口额1.32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占全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额的8.7%,同期全国真丝绸出口额下降15.1%。其中:真丝服装1286万美元,丝类商品202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7.4%和32.8%;绸类商品9242万美元,增长9.1%。目前,我省丝绸企业对出口市场不稳预期担心增强,以外销为主的加工制造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丝绸企业,不敢承接大单、长单。据对四川德雅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了解,7月份,国际市场生丝(3A)销售价格49美元/公斤,较上半年均价下跌7.6%,目前出口企业出口每吨丝较上半年亏损人民币2万多元。
当前,茧丝绸行业发展进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各种要素成本继续上升,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和经营风险加大。同时,我省丝绸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长期落后,终端产品和高端产品少,多数产品深加工不充分,产品附加值不高,新材料、新品种研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商品推广能力也较弱,行业快速发展难度较大。后期,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内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有利政策进一步释放,预计9月份以后我省丝绸商品价格将企稳回升,市场运行趋势稳健,茧丝绸行业继续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