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亲 准新娘巴城找爹妈

25.12.2013  20:41

   

宁波市道德模范——巴中女孩马琴

      本网讯(记者 熊小慧) “我不怪他们。找到他们后,我会尽到做女儿的义务。”

      刚刚过完26岁生日的她,瘦小却坚强,柔弱却倔强。助学、救灾……她瘦弱的身躯有着无穷的力量!她就是宁波市道德模范、最美宁波人、“宁波好人”——巴中女孩马琴。她有着曲折的身世,却在爱中成长。

  12月21日,她在央视法制频道《热线12》“2014暖春行动·圆你一个梦想”栏目组的陪同下,一起回到了老家巴中,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我不怪他们。找到他们后,我会尽到做女儿的义务。”2014年1月21日,马琴和相恋多年的男友将在巴城举办婚礼,她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就是找到当初遗弃她的亲生父母,她理解他们,希望他们不要再心怀愧疚,“女儿现在过得很好”。

      暴风雨中燃烧的蜡烛

  2003年春节,初中肄业的马琴随着养父母和哥哥一起来到宁波。经过多年的奋斗和努力,现在,马琴在宁波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

  2012年8月7日,乌云压城,台风“海葵”袭击宁波,马琴在微博上发起了免费搭车活动,微博被不断地转发,上百人驾私家车赶来,不约而同地打着双闪灯。

  当天,有上百辆私家车从各地赶到宁波火车东站,送了600多名旅客回家。

  马琴的“双闪车队”感动了很多人,她也被评为2012年“最美宁波人”。

  今年10月,在台风“菲特”袭击宁波之时,马琴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各个抗灾抢险的“战场”。这个瘦弱的外来妹,感动了无数人,长发飘飘的她被宁波媒体和市民亲切而形象地评价为“暴风雨中燃烧的蜡烛”。前不久,她被推选为2013年度全国优秀志愿者。

   

马琴与cctv12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踏上寻亲路

        [身世]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去年,马琴的养母因肺癌去世。提起养母,马琴的语气里满是不舍:“爸爸妈妈都很爱我,像对亲生孩子一样对我。”她一直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马琴清楚记得2008年的那一天,病重的妈妈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有件事必须告诉你。”

  眼泪在打转,她拦住妈妈的话:“你别说了,我都知道。”

  妈妈要说的话,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同学和邻居的闲言碎语里猜到了。后来,因为姨妈们无意间的一次谈话,她的怀疑得到了证实。她一直觉得,父母其实也清楚她知道的事实,只不过大家都小心翼翼不去捅破这层纸。

  可眼下到了不得不说穿的时候,妈妈坚持把话说完:“那一年,我在巴中的妇幼保健院生你哥哥,听说另外一个女的生了一个女孩,她丢下孩子不管了。护士不知道怎么办,抱着孩子挨个问,谁要。我一看,这孩子真乖呀。和你哥又只差一两天生日,就抱了回来,对外称生了龙凤胎,这个女孩就是你。”

  父母和哥哥都对她疼爱有加,为了给兄妹俩筹集学费,母亲甚至跟随同村的大婶卖过血。

  记忆里,妈妈常常一早就挑了地里的菜出发,走几十里山路到县城,将卖菜赚的钱供她上学。

  她在上课,教室窗外闪过一张黑瘦的脸,妈妈来了,满头大汗,头发一根根贴在脑门上。妈妈把新买的作业本塞进来,让靠窗的同学递给她……这些场景,如今回想起来,依然会让马琴泪眼矇眬。

   [梦想]是她做公益的动力

  初三那一年,由于家境实在太贫寒,马琴和哥哥都辍学了,和父母到了宁波打工。

  多年后,马琴开始助学,看到那些家境贫寒需要帮助的孩子,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她了解他们的心思:“敏感,细腻,小心翼翼地压制着自己渴望,唯恐伤了父母。他们和我一样,我没有办法不帮助他们。”

  几年后,马琴有了自己的助学团队,并且开始有企业资助。

  去年,有一个曾接受过她帮助的安徽男孩回老家了,今年中考后打电话来,说考上了最好的高中,还是全市第一。她激动地在电话这一头尖叫,“就好像自己实现了梦想一样”。

   [心愿]希望亲生父母能来参加我的婚礼

  马琴就要结婚了,婚期定在今年农历腊月廿一和廿二,就在巴中办。新郎“老张”是马琴青梅竹马的小学同学,也是巴中人,他们在去年领了结婚证。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亲生父母能来参加我的婚礼。”马琴说,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她曾多次电话联系巴中市妇幼保健医院,但由于年代久远,无从查证。

  “我的农历生日是1987年10月26日,或者27日。”马琴说:“我从没有怪过他们,如果找到他们,我会孝顺他们的。我快结婚了,希望得到他们的祝福。”

  马琴也就此事向家乡媒体和部门求助过,“但都没有什么线索。”

   [寻亲]圆我一个梦想

  12月21日,在央视法制频道《热线12》“2014暖春行动·圆你一个梦想”栏目组的陪同下,马琴和央视著名主持人沙玛阿果一起回到了巴城,踏上了寻亲之路。

  她凭着养父母、爷爷奶奶所说的零碎的线索,来到了巴中市妇幼保健院。

  “时间过去这么久了,我们咋可能记得啊?”当时的妇产科陈医生(已退休)一句话,却给马琴和栏目组的工作人员泼了一头冷水,这家医院没有保存1997年之前的新生儿出生记录。

  副院长岳金华正好在马琴出生的那一年来到妇幼保健院,当时的她是一名妇产科的护士:“几乎每天都有产妇在我们医院生孩子,像马琴这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医院副书记张小平做了补充:“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许多有正式工作的职工月薪大概三四十元,但超生罚款最低2000元,简直是天文数字啊!”张小平说,有些家庭一门心思想生儿子,一旦生了女婴,为了躲避超生罚款,会直接遗弃,“马琴也许正是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当时在职的医生和护士大多都退休了,因为没有可查的出生记录,甚至根本不能确定当初的接生护士。马琴在妇幼保健院楼上楼下跑了整个一个上午,拨打了每一个当时在职的妇产科医生和护士的电话,却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线索。

  “您再帮我找找吧!我妈妈告诉我,当时我手腕上有个圆形的牌子,我属兔的,就是兔牌……”满怀希望地来,却又要失望而归,马琴伤心得几乎要流泪,却不肯放弃最后的希望。

  “我们也很想帮你快点查到,可是,我们也实在无能为力!”医生抱歉地解释。

  马琴揉着太阳穴,虚弱地走出了医生办公室,摸索出背包里的糖,她努力挤出了一丝微笑,对记者说:“不好意思,我有严重的低血糖。”妇幼保健院热心的小护士见状,立即为她端来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糖水:“来,琴姐,喝点糖开水。你别着急,一定会找到的!”

  午饭后,马琴再次踏上了寻亲之路,在巴中市青年志愿者直属大队和媒体的帮助下,一个微小的线索渐渐明朗起来。所有的人都为马琴兴奋不已……

  然而,22日,马琴和央视工作人员奔波了一整天,事实却再次变得残酷——经过多方证实,虽然那家人的确遗弃过一个女婴,但的确不是马琴的亲生父母。线索中断了。

  马琴躲在栏目组的车里嚎啕大哭,几分钟后,却又微笑着站在了大家面前:“没事,我承受得住,谢谢你们的帮助,我还会继续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