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现商周冶炼遗址 2千年当地人就会冶炼
发掘现场
“钢城”攀枝花,上世纪60年代为开发铁矿资源而组建的城市。这里的冶炼历史,远比我们所知的要更久远。
最近在攀枝花的一项考古发掘中,首次发掘到冶炼相关文物,将攀枝花有实物可参照的冶炼史,追溯到了距今2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配合成昆铁路改造工程时,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发掘了这片商周时期生活遗迹。除了灰坑、墙基、陶器等,还发掘出了坩埚底和冶炼留下的两枚金属矿渣、红烧土。随着发掘的深入,更多遗存也被揭露出来,这里,会是古时攀枝花的冶炼场吗?
河边的梯田下埋藏着商周遗址
2013年5月,省考古院在与攀枝花当地文物部门对成昆铁路米攀段进行考古调查时,在米易县丙谷镇东侧沙沟村8组东南面的山坡梯田上,发现了这片遗址。
现场发掘工作负责人陈苇说,这片遗址位于一片梯田区,地表就散落着商周时期的夹砂陶片。经过钻探,探明这片土层下含有商周及战国时期的石器、陶器,初步确认这是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
因为当地小地名叫庙门前,这个遗址也被命名为庙门前遗址。这片遗址旁,就是一条小河汇入安宁河,距离安宁河的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地处斜缓坡地,是一座整体落差在几十米的土包。“无论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都是有优越性的。”
时间转到2015年1月,由于铁路即将施工,省考古院进入这片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商周时重要聚落住房灶台一应俱全
总共3000平方米的区域,至今完成发掘的有近500平方米,遗址堆积多达9层。在古代文化层中,发现了40个左右的灰坑、3座房屋的墙基、两座灶、数十个柱洞……
遗址中还出土了近200件石器和陶器,“其中90%为石器。”陈苇说,主要为石斧、石锛等。出土的少量陶器多为不可复原的陶片,这些陶器较为粗糙,表面多为素面,少纹饰,器形等具有典型川南本地生产的特征。
房屋、灶台一应俱全,且遗存密集出现,考古人员认为,庙门前遗址是攀西地区不可多得的商周时期重要聚落遗址。部分出土陶片已经具备金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特征,不排除庙门前遗址年代上限可能更早。
事实上,考古发现早就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到1.2万年前的回龙洞寺古人类遗址。
两枚矿渣及坩埚或为2000年前的冶炼场
本次发掘至今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出土的两块直径4-5厘米的矿渣,“可以确定是人工冶炼的产物。”陈苇说。矿渣发现于商周时期的文化层,伴随矿渣出现的还有用于冶炼的坩埚残底,大量冶炼留下的红烧土块以及规则灰坑。由于矿渣的成分还没有经过分析,是铜还是铁尚未可知。中国人冶炼铜合金的时间十分悠久,始于夏朝,冶铁则始于春秋战国末期。
陈苇介绍,川南地区在商周时期就有冶铜技术。从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从西昌向南到攀枝花并延伸至云南境内,都有大小不一的冶炼遗址。这次出土的矿渣,是攀枝花首次有考古实物证明了其冶炼历史。
至今,开挖面积仅是总面积的1/3左右,还有更多土地需要进行揭露。陈苇说,要证明这片区域为冶炼场遗址,尚需出土冶炼炉、休息的工棚、砸矿石的石器、研粉的磨盘、蓄水坑等遗迹、文物进行佐证。“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还不能确定这片区域为冶炼场遗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