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千人计划”学者2016年度工作交流会

20.12.2016  22:01

  12月16日,学校召开国家“千人计划”学者2016年度工作交流会,全校到岗工作一年以上的17位“千人计划”入选者和26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作年度工作交流报告。校长李言荣、校党委副书记王亚非,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林媛、宫玉彬主持。

  今年的“千人计划”学者年度交流会根据学科分组,以双会场模式同时进行。我校“千人计划”入选者梁应敞、曾兵、申恒涛、Keith Kendrick、王志明、杨鲲、杨天若、叶茂、俞滨、蒋华北、闵革勇、田贵云、Pedro Antonio Valdes-Sosa、夏应存、郑建成、陈志、葛树志和“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方俊、黄川、康凯、孙胜、陈建文、陈益凯、陈彦、毕磊、王超、罗讯、刘明侦、严鹏、李雪松、马凯学、刘晓、刘志军、戴元顺、文勇刚、徐增林、杨阳、Benjamin Becker、牛晓滨、康毅进、邓旭、肖鸣、李康共43人分别作年度工作交流报告。


  2016年,“千人计划”学者们积极践行人才培养责任,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梁应敞教授今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马凯学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孙胜教授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梁应敞、杨鲲、申恒涛教授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个,占该项目全校获批总数的60%;由曾兵教授领衔的“可视媒体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立项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李雪松教授、康毅进教授、邓旭教授和崔家喜教授分别在《Advanced Materials》《Nano Toda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实现了在上述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零的突破。同时,“千人计划”学者们积极为学校引进、推荐人才,今年由“千人计划”学者直接推荐申报入选或引进到我校的杰出人才共16人,其中“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达11人,有力助推学校青年杰出人才队伍建设。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学术领域权威专家来校交流,与海外名校建立合作关系,代表学校在国际高水平会议上做大会报告或特邀报告30余次,在我校举办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会议10余次。同时还进一步加强校内不同方向的学术交流,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推动高水平学术成果“落地”,助力成果转化。

  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在内的相关学科专家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小组认真听取了每一位学者的交流报告,并就“千人计划”学者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谋划标志性成果、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工作出谋划策,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人才更好地落地及发挥作用。

  在听取了学者们的交流报告后,王亚非对 “千人计划”学者们这一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祝贺,同时对此次工作交流会的形式表示肯定。他说,交流会为全校“千人计划”学者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术、分享工作经验的良好平台,全面地展示了“千人计划”学者这一群体的工作。希望学者们能够继续在我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李言荣感谢全校“千人计划”学者们这一年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表示,学校对“千人计划”学者群体寄予很大的希望,“千人计划”学者,特别是“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应积极参与到学校“十三五”规划的“三个行动计划”中去,以专注做好一件事为目标,实现个人与成电事业的共同发展。他对“千人计划”学者们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要注重本科精英人才培养,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第二,要注重基础研究,包括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才队伍的培养。第三,要加强科研的第三个面向,即面向地方经济和行业主战场,融入学校和地方的发展。李言荣说,学校已踏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征程,也将在各方面全力支持人才在校发展,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为学校、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与会学者们感谢学校的关心和支持,纷纷表示学校“千人计划”学者年度工作交流会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能更好地促进来校作用的发挥。随后,学者们就如何加快融入国内环境、谋划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参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各学院人才工作负责人和部分新到校“千人计划”学者参加了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