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育种攻关实现“三提升三推动”
2月9日,省科技厅组织召开“2015年省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工作会”,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东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科技厅副厅长、省农畜育种攻关领导小组副组长及办公室主任韩忠成作了工作安排,省农畜育种攻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各项目首席专家及主要产学研单位参会。
会议邀请该领域权威专家对2014年育种攻关各项目进行了绩效考评。从考核结果看,“十二五”育种攻关实现了“三提升、三推动”。 一是成果质量持续提升,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育成400多个新品种,创制近1000份新材料。川优6203、宜香优2115、旌优127等11个二级稻终结了“蜀中无好米”的时代,川单418、川麦104、蜀麦969等成为西南地区主导玉米、小麦品种;川藏黑猪、天府肉猪、蜀宣花牛、简州大耳羊、大恒肉鸡等正在打破外来畜禽品种一统天下的格局;作物与畜禽新品种省内累计推广分别达2.1亿亩、210万头以上,有力支撑了四川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二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了品种更新换代。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近30项,建立了29个创新团队,获授权专利113项、品种权33项,比全国提前两年多开展第4次杂交水稻、第4次杂交玉米和第5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 三是企业作用持续提升,推动了川种发展壮大。 增设8个种子企业为项目副主持单位,种子企业参与品种选育面达80%以上。四川杂交水稻已覆盖南方稻区16个省市,省际调剂量占全国的35-40%,出口量占全国的5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杂交玉米省际间调剂量和出口量均稳居西南第一;大恒肉鸡、简州大耳羊等已销往20余个省市,有力支撑了“川种”发展。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东指出,“十二五”育种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保障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并对“十三五”育种攻关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要 牢牢抓住中央对“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的种业战略机遇,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主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 二要 强化人才培养的理念,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守得住寂寞的人才队伍,特别要加强领军人才的培养,发扬老一辈科学家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三要 稳步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推进科研院所转型、放活、发展,关键要把人用活。 四要 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理念,实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实现全产业链增值。
会上,韩忠成副厅长重点就“十三五”育种攻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物育种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二要推动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三要强化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四要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五要改进育种攻关项目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