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中期目标实现

08.04.2014  12:15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指标实现程度良好各项重大工程任务积极推进

  “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中期目标顺利完成

  近期,农业部对“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系列规划进行了中期评估,系统总结分析了规划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的完成情况。规划实施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主要指标实现程度良好,各项重大工程任务积极推进,中期目标顺利实现。

  主要指标完成都超过预期,部分指标甚至已经提前完成规划期末目标。粮食、油料、肉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指标超额完成规划期末目标,棉花、糖料、蔬菜、禽蛋等其他农产品产量指标总体好于规划期中目标。2013年粮食总产达到12039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十年增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提前实现规划期末目标;棉花、油料、糖料、蔬菜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产5.9%、9.3%、15%、11.2%;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产7.7%、4.1%、14.8%。农民收入增速指标提前达到规划期末目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96元,2010年以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超过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收入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城镇居民。物质技术装备支撑能力等指标基本提前完成规划期中目标。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机总动力分别比2010年提高0.8亿亩、3.2个百分点和1.3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距规划期末目标只有一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各项指标总体好于规划期中目标。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4亿亩,流转比例达到26%。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98万家,已有家庭农场87.7万家,龙头企业12万多家,各类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数近1.2亿户。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农业资源与环境等指标基本达到规划期中目标。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0.5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4.1%,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40%,比2010年分别提高0.2个点、3.9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

  规划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一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大农业“四补贴”支持力度,启动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建成粮食万亩示范片29136个,棉花1260个、油料1694个、糖料410个。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强园艺作物、畜禽标准化建设支持力度,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2835个,支持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改扩建。二是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重大成果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年培训农民300多万人次。加快构建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改善农村信息化基础条件。推动和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和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4800万亩。不断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力度,强化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攻关,玉米机收水平已超过49%,水稻机插水平超过35%。三是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推动休闲农业快速发展,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49个和示范点383个。鼓励引导农民转移就业,三年转移农业劳动力超过2000万。开展农民负担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为农民减负11.7亿元。四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全国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创建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启动实施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和模式试点。实施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等工程项目,加大草原生态保护补奖力度,累计投入奖补资金445亿元。“十二五”以来,建设草原围栏2.16万亩。五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已分别达到98万家、7.7万家、12万多家。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80%的涉农县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六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认定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选取21个示范区开展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着力在探索建立农业经营新体系、农业产销新模式、财政支持新方式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

  “十二五”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为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