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广元农业发展思考

20.01.2016  22:47

  “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多发频发的自然灾害,全市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坚持“一主一园三突破”的三农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抓发展,开拓奋进攻改革,务实创新求突破,全市农业取得可喜成绩,开创了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十二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嬗变跨越

  总的来看,全市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并存,传统生产理念、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边远地区尚处于主导地位,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元素已在我市大范围推广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农业园区中,基础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基本要素日臻完善,初步走出了符合广元山区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一是产业化基础更加坚实。全市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实现了“十二五”末粮食产量 139.9万吨,实现“九连增”;油菜产量21.4万吨,实现“十二连增”;生猪出栏392万头,保障了市场有效供给。全市统筹规划、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红心猕猴桃、蔬菜(含食用菌)、茶叶烟叶、土鸡五大百亿产业,2015年特色经作产值达113.5亿元,畜牧业产值达106亿元,渔业总产值9.4亿元。农业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达580元。二是规模化经营跨步腾飞。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加速我市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我们打开放活了土地经营权第一道闸门,创新了“三权分置”,在全省除成都市外,首个整市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土地流转面积达120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达34.6%,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畜禽适度规模养殖达68%。探索确立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领军人、社会化服务超市的“1+3”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成农民合作社2416家,家庭农场1039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比2010年增长63.9%,新建社会化服务超市184家。三是标准化生产广泛应用。集成示范农业科技成果普及推广应用,共研发制定48项农业生产标准。创新运用“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技术,构建了“三入三化?智慧监管”模式,成为全省推广的典范。创建为全省四个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之一、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和全国唯一一个拥有2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的地级市,累计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5.6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四是农机化水平大幅提升。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普及农业机械化作业,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0.6万台套,机耕便民道7500余公里,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9个百分点。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沼气、沃土等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10万亩,沼气池保有量38.9万口,被省政府授予“沼气化市”称号。五是品牌化成效凸显。全市围绕“3+5”百亿产业和“7+3”品牌创建,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参加西博会、农博会、茶博会等展示展销会,主推了“广元七绝”、广元纯黄茶、广元高山露地蔬菜和剑门关土鸡等主打品牌,特色农产品商品化率达85%。全市创建中国驰名商标6件、四川著名商标28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排名全省市州第二。“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12个。

   二、“十三五”广元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就农业发展而言:一方面,全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从宏观方面看,国家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形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我市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双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二、三产业发展中的资本向农村转移,城市工商资本正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开发农业资源,农业已由自然经济再生产,扩展到适度规模化再生产,已由单纯的种养业生产发展到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价值开发,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也同步深入推进,吸引大批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在农村创业,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农业自身看,广元是全省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市,在土地确权颁证、放活土地经营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扶贫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国家和省诸多深化农村改革试点的“试验田”,必将为农村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全市现代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未来五年,广元农业发展阶段性矛盾和区域性矛盾共振叠加,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困难和挑战不容小视。一是农业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道“紧箍咒”的双重约束,农产品成本“地板”和市场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供给的同时,既要保安全,还要保生态,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业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农业专合组织规范化程度不高,家庭农场与职业农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现代农业园区产业支撑、科技支撑力度不强,示范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目前我市尚有739个贫困村、29.73万农村贫困人口、17.25万农村低保人口和15万农村残疾人,农村贫困“面大、人多、程度深”特点突出,农民素质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加速发展需要。

   三、“十三五”广元农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2020年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短腿在农业,短板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特别是还没有脱贫的农民。为此,“十三五”期间广元必须加速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创新完善农业政策,巩固夯实农业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特色农业强市提供强力支撑。 一要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需求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优越性和农民的积极性,“十三五”完成土地流转面积70%以上。 二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以及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以家庭农场经营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业科教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到2020年,全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万个,经营面积占总耕地面积80%以上。要同步健全市场化服务体系,提升植保、农机等公益性服务,大力实施农产品交易市场与“互联网+”体系构建相结合工程,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仓储体系,加快形成大生产、大加工、大流通的产业链格局,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2020年,全市力争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年均销售达3.5亿元以上。 三要着力推进“三大”建设。 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方针,守住基本农田红线,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产出率。要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20年,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0个,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达到300万亩,在农业高产创建及标准园建设、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10个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示范引领,梯度推进全市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主攻方向,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力争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要努力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按照“稳面积、攻单产、提质量、增效益”的思路,巩固和提高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40.0万吨,油料总产稳定在21.5万吨。坚持农林牧渔统筹发展,大力发展“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稳定出栏生猪400万头、大力发展剑门关土鸡5000万只,突破性发展牛羊100万头,做大做强“广元七绝”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把广元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纯黄茶生产基地”。农业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五要全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机械化水平。 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增强农村信息服务点功能。利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十三五”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50%、65%以上。要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增加农机总动力,力争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 六要确保农业产业健康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农机、渔业、沼气、畜牧等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加强安全生产,严防发生农业生产安全事故。持续完善四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示范市建设,努力把我市建成农产品安全最放心市。 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扶贫专项行动,凝心聚力打赢扶贫攻坚战。整合现代农业、林业、畜牧重点县、高标准农田、粮油高产创建、科技支撑示范等项目,统一安排,集中使用,市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1000万元,重点支持贫困村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良种繁育、科技创新、质量安全监管和品牌创建等。全市选派农业技术人员,到贫困村结对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行动,实现贫困村农业技术人员进村扶贫全覆盖。力争2020年实现贫困村农民依靠产业人均纯收入1.1万元,为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小康作出积极的贡献。(作者为广元市农业局局长孙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