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拒过度医疗被待岗 曝入院诊断潜规则

10.01.2014  14:02

央视视频截图

   满员”的输液大厅

  【导语】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关注过度医疗的话题。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看一组由在全国各地用手机随机拍摄的一组医院画面。拍摄时间是2013年的11月底。

  【正文】

  这是北京的某家医院,记者拍摄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在二楼的输液大厅里已经是座无虚席。这是湖北的某家医院,拍摄时间是上午十点,这里的输液大厅也已经是人满慢的。这是四川的某家医院,拍摄时间是下午一点刚刚上班的时候,但在输液室门口的护士站早已经排起了长队。这是云南的某家医院,虽然已经是下午四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输液室里刚走了一个患者,马上就进来三四个病人。

   小病输液只因“疗效快

  在这些随机拍摄的几家医院,输液室无一例外地都几乎“满员”了。那么,这些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病,又为什么宁愿挤着、站着,也要选择输液的治疗方式呢?我们的记者在北京多家医院,采访了多位刚刚输完液的患者。

  【同期】患者一

  记者:孩子刚输液了是吧?

  对

  记者:什么病?

  感冒。

  【同期】患者二

  刚输完

  记者:输了几天?

  输了7天吧。

  【同期】患者三

  感冒就输的液,他看你发烧不发烧。(医生)他就建议输液

  【同期】出租车司机

  也就是感冒输个液,输液不是快么。

   老百姓治病的“三素一汤

  【导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输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为一旦生病就会想起的治疗方式。不管大病小病总会想到打上一瓶点滴,更有甚者,换季了、高考了也去挂上一瓶。一个吊瓶,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 王虎峰

  老百姓形象的概括为叫“三素一汤”,他们最喜欢用什么呢?就是抗菌素、维生素、激素、那一汤呢就是打吊瓶,那么这个事情可以说随处可见。

  【同期】北大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胡大一

  我觉得这是个陋习,这个输液有的,我们都觉得很难理解,这成一个巨大的产业,这个输液室感到非常壮观,一大片的人在那儿躺着输液。

   输液风险高别拿“大炮”打“蚊子

  输液,指的就是静脉滴注。“输液大国”的名头一点儿都不光彩。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给药途径分布,静脉注射给药占53.5%,其他途径注射给药,如肌肉注射,仅占2.7%。静脉注射给药一直是临床用药的较高风险因素。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85%以上为静脉给药。)专家指出,明明吃药或打针能好的一点儿小病,还非要用输液去解决,就好比拿大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有害无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度医疗”。

  【正文】

  一般认为,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简单说,过度医疗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的行为,包括过度检查、过度护理。

  【同期】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陈秋霖

  应该说在中国我觉得过度医疗还是蛮普遍的,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一个就是我们的抗生素的使用,这个是引起的国际的关注,那么第二个我觉得还有这个输液的使用。

  【同期】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 王虎峰

  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就是滥用手术,滥用手术大家最,可以这个知道的最多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剖腹产,你可以去看,很多医院剖腹产占多数,那这种情况是极不正常的,可以说有悖于常识的,但是我们在很多地方随处可见,所以你就知道我们的过度医疗已经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了。

   卫生计生委:能肌注不输液

  目前,过度医疗在我国到底有多严重,我们可以从国家有关部门的表态中看出。不久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表示,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我身后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我们看一下这个字板,其中第一项强调,“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第二项就是“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两项用药规范说的很明白,就是要求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脱离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那作为医患关系中的主体,医生不明白合理用药的规范吗?

   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同期】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

  不是,他心里也明白。

  这个奇观是可耻的,就是说不应该有的,能口服就不需要打针,能打针就不要吊瓶子。

   奇怪的“走廊医生

  【导语】

  既然医生心里也明白过度医疗的危害,那为什么不少医生在治疗感冒这样的小病时,也要给患者挂水呢?本台记者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拍摄到了过度医疗存在的种种现象和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从医院里一个人的故事讲起。

  【同期】绵阳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

  记者:那边那个大夫是我们这儿的大夫吗?

  医院工作人员:是啊

  记者:为什么坐那啊?

  医院工作人员:他就是坐那,我不知道为啥。

  记者:她为什么坐那呢?

  医院工作人员:不知道

  记者:每天都来吗?

  医院工作人员: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