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组建“医院联盟” 5大医疗联合体全覆盖

12.11.2015  09:53

    攀枝花组建“医院联盟”,5大医疗联合体全覆盖——

    患者在仁和区人民医院看病检查,心电图却由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的医生诊断并出具报告,然后再传回仁和,整个过程最快只需几分钟。这样的便利多亏有了医疗联合体。

    早在2006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开始尝试托管仁和区人民医院,成为了攀枝花市医疗联合体最早的探索。

    11月9日,记者从攀枝花市卫生计生委获悉,该市在原有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基础上,于近日出台了《攀枝花市纵向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构建起了市中心医院、攀钢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五大纵向医疗联合体,在全省提前实现医联体全覆盖。

    组建 副市长上阵挂帅组建“医院联盟

    9年前,攀枝花探索医疗联合体其实是无奈之举。当时,仁和区人民医院医疗资源有限、人才流失严重,医院经营状况堪忧,而距离区医院不足10公里的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则是该市首屈一指的三甲医院。仁和区人民政府从中牵线搭桥,希望借助市中心医院的资源和管理经验“扶起”区医院。

    这便是攀枝花的医疗联合体雏形,随后市中心医院相继托管米易县人民医院、盐边县中医院,并于2011年10月,经市政府批准,组建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下设管委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由副市长亲自挂帅。

    医疗联合体组建后,市中心医院委派干部到区县医院担任管理要职,同时医疗资源也开始下沉。据市中心医院院办主任王炜回忆,每周末,市中心医院要拉一车的科主任去米易县人民医院、仁和区人民医院,一方面对当地医院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另一方面开设周末专家门诊,解决当地群众的疑难杂症。

    借助信息化手段,医疗资源实现同步共享。今年6月,市中心医院开启了远程心电会诊平台,包括医疗联合体医院在内的2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陆续接入该平台。过去,由于基层卫生机构缺少心内科医生,心电图结果只能靠机器自动分析,错误率很高,而远程平台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市中心医院派出心内科专职医生负责信息的接收并组织分析,“不是随便看看,出了问题,我们的医生要对报告负责。”市中心医院常务副院长田巨龙说。

    成效 县区医院接诊率几何倍数增长

    有了老大哥的“提携”,基层医院开始“雄起”。仁和区人民医院被托管的当年,就还清了之前欠下的400万元债务,截至目前,净资产增长到2153万元,门诊量增长率为125%,住院量增长率为294%。米易县人民医院2011年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增长率为207%,住院量增长率为405%。盐边县中医院与托管前相比,门诊量增长16.9%,住院量增长56.9%。

    除此之外,三家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专科更加细分,新增妇产、儿科等科室,满足了基层群众常见病就诊的需求。

    11月10日,记者在仁和区人民医院见到了前来看病的刘春云,挂号、看病、缴费拿药,全程花了不到半个小时。“这里看病的人比大医院少,看个感冒、腹泻什么的还是挺方便的。”据不完全统计,市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中,患者基层就诊率已达90%,“门诊首诊的病人基本都是别的城市来的,本市病人首诊在我们医院的比例已经很低了。”田巨龙说,医疗联合体的做法有效实现了分级诊疗,改变了过去“大医院治小病,大医生做小手术”的尴尬。与此同时,双向转诊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进入康复阶段后病人“转得下去”,基层医院也“接得住”。

    扩展 医疗机构参与联合体达到100%

    今年10月1日起,攀枝花正式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其中分级诊疗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攀枝花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15年底,100%的基层医疗机构将与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比例提高到2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市中心医院探索的医疗联合体模式开始在攀枝花全市推广。除市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外,该市建起攀钢总医院医疗联合体、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联合体、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联合体,将全市8家二级医院、6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纳入其中,形成了医疗联合体全覆盖。

    目前,市中心医院已经建立起一站式服务大厅,集合挂号、缴费、新农合病人转诊登记、医务、医保、配送等十多个窗口,新农合转诊病人凭转诊单号看病可享受优先权,就诊结束后提交相关信息,医保报销等手续由医院办好后邮寄到家,患者不用多次到医院办理手续。

    下一步,各个医疗联合体将继续整合资源,提升医院联盟内部及医疗联合体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分级诊疗的水平,真正实现“常见病不出区县,大病不出攀”。(记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