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 德阳锁定帮扶方向

09.09.2016  22:17

 

 

找“穷根”啃“骨头

 8月31日,中江县古店乡飞蛾村7组建档立卡贫困村民王元慎,得知医疗报销比例提高后,赶紧把自己的儿子张良凯叫来,“赶紧到医院再去一趟,听说还能领一笔钱。

  8月18日,德阳市卫计委、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以及市扶贫和移民办5部门联合出台《德阳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自今年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承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比例不超过10%。

  2015年底,德阳全市贫困人口3.78万户8.35万人。“数量不多,但超过6成因病致贫。”德阳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副主任宋立新说,这是脱贫攻坚过程中最难啃的 “硬骨头”,如何打通这个关节?现实考题摆在德阳面前。

  难点疾病是最大“贫困帮凶

  王元慎常年患病,今年摔倒骨折入院后,手术加上其他费用花了3万多元。“我们五兄妹决定贷款给母亲治病,新农合报销了1万多元,还有近2万元的贷款。”张良凯言语中有些无奈,虽有五兄妹,但家境都一般。

  中江县扶贫移民办副主任王森透露:“像王元慎这样的情况,在中江不在少数。”据了解,中江县贫困人口为4.8万余人,占德阳全市贫困人口数量一半以上。

  据粗略统计,中江县贫困人口中超过6成因病致贫,王森说,“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类等慢性疾病是 ‘贫困帮凶’。这些贫困人口大部分在60岁以上,不仅缺少劳动能力,而且还有医药开支、家人照顾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德阳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中江的难点自然也成为德阳的重负。

  8月中旬,33位德阳市领导带队、85个市级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280余人,抽查走访了66个市级贫困村、330余户贫困户,开展脱贫攻坚蹲点督导;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同步开展蹲点督导,填写调查问卷3000余份。“因病致贫,不仅是中江的突出难题。”宋立新介绍,全市因病致贫人口占贫困人口总量超过60%,经督导分析和统计,德阳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及其帮扶需求占比较高的前四位,依次是医疗救助、低保政策兜底、危房改造及产业发展扶持。

  德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在进行复核确认后,在2016年计划脱贫4.5万贫困人口中准确锁定了帮扶方向:医疗救助一批2.27万人、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2.1万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1.75万人、易地搬迁安置一批0.0176万人(中间各类人数有交叉)。

  解题长短结合确保脱贫成效

  8月18日,德阳市卫计委等5部门联合出台《方案》,明确自今年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承担县域内住院医疗费用比例不超过10%。为此,德阳落实1000万元建立医疗救助基金,专门用于全市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

  政策实施后,王元慎成为首批受益者之一。中江县新农合服务中心主任唐凯针对她的情况算了一笔细账:住院26天共花35037.08元医疗费,出院后新农合报销了14994.17元,加上现在可以报销的16539元,个人仅花3503.91元。

  “建立了中江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系统,通过该系统对今年8月21日之前的住院贫困人口筛选统计,中江有5084人符合补偿政策,总共341万元。”唐凯介绍,未来不排除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重特大疾病患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

  德阳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说,除了提高县域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外,《方案》还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了多项“健康福利”——

  从办理2017年基本医保参保缴费起,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按各统筹地区制定的最低档次缴费标准给予全额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不缴纳住院预付款,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同时,扩大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病种范围,将康复综合评定、吞咽功能障碍等20种新增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支付范围。此外,实行“十免四补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免费建立健康卡,免收一般诊疗费、院内会诊费等十项免费项目……

  从7月1日起,德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月420元调整为485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50元/月调整为310元/月。“以农村居民为例,年人均3720元,相比去年提高了24%。”宋立新说。

  “到2020年,贫困地区将实现扶贫线和低保线 ‘两线合一’。”德阳市低收入家庭认定指导中心主任张玉臣说,根据民政和扶贫部门共同确认德阳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数据为5.0325万人,已纳入低保人数3.3648万人,下一步尚需纳入低保人数为1.6677万人。

  从事扶贫工作多年的宋立新坦言,由于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差,每年少则一两千元、多则上万元的医疗门诊费用,增加了医疗负担和脱贫难度,“产业发展扶持立足长远,政策兜底实现短期脱贫,长短结合才能保证脱贫成效。”(记者袁婧 朱雪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