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实施医疗救助“四大工程” 聚力医疗扶贫攻坚破解因病致贫困局

23.09.2016  11:06

 

  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指出,脱贫攻坚是今后五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面对脱贫攻坚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必须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精准扶贫,如何精准?经过进村入户一对一地深入调研和精确测算,全市229896人建卡贫困人群中,需要医疗救助者达29852人,占12.99%,需要医疗救助资金19936.12万元。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拦路虎”。此“”不清除,“贫困帽”就摘不掉。

  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广元市医疗卫计扶贫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医疗救助一批”要求,先后多次组织市、县、乡三级医疗扶贫专家团队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大调查,摸清全市因病致贫人口的患病情况,建立群众个人医疗档案,量身订制治疗方案。同时瞄准“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核心问题,把实施家门口诊疗、政策兜底、劳动能力恢复、结对帮扶作为“四大扶贫工程”,通过新农合倾斜保障报销、民政救助、医院减免、财政兜底等多种措施,按病种、病情合理选择不同层级、类别的医疗机构进行分类施治,加大对因病、因残贫困群众的医疗扶持,让群众少得病、少花钱、少跑路。使患病群众完全或部分恢复劳动力,或者解放家庭劳动力。

  在精准解决医疗费用上,一方面精准测算每位患病群众医疗费用,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另一方面通过新农合、大病救助、医院让利、医药爱心基金、民政救助、财政兜底等方式,减少或减免患病群众医疗负担,确保建卡贫困人群住院只需承担单次住院治疗总费用的10%。全面推进对建档立卡群众的精准救助治疗。目前,已经开始对全市1979人实施医疗救助,占总数32.39%。

  9月12日,剑门关中心卫生院的病房里,83岁的梁进相老人正躺在床上打着点滴。老人的儿子张明华告诉记者,父亲患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多年,今年身体状况特别差,一个月内就已经第三次住院,幸好有了医疗救助扶贫政策,不仅住院不用先交钱,而且每次通过“一站式”报销后,自己只需花200多元,相比以前每次花费1000多元,家庭负担明显减轻了。张明华说,父亲现在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病花钱少,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医疗救助扶贫政策。

  在实施医疗救助工作的同时,广元市全面统筹推进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卫生服务帮扶、卫生人才培植、分级诊疗推进、生育关怀等卫生计生扶贫七大行动,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年初工作计划,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重点加强今年148个村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医配备及培养、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消除医疗卫生区域发展不平衡,大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2016年,全市计划卫生计生扶贫投入3.5366亿元,其中行业资金30023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80万元、其他资金1763万元。截至7月底,全市已完成卫生计生扶贫投入17447万元,其中行业资金13069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78万元,完成计划投入的49.33%,为努力实现所有贫困伤病人得到有效治疗,所有贫困残疾人得到有效康复,尽早让他们恢复或者部分恢复劳动力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现了建卡贫困患者“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与县域内就医自付费用10%以内的目标,为我省“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专项方案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和可复制的操作路径。

  昭化区元坝镇的朱明贵因股骨头坏死,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多年,生活不能自理。今年3月,他在昭化区医疗卫计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更换了双侧髋关节,5.9万元住院、手术费全免。如今,他不仅能生活自理,还能从事养猪、养鸡等生产活动,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如今,随着医疗救助恢复因病致贫劳动力等医疗救助的深入实施,到年底,将有更多因病致贫、因病致残的建档立卡贫困者全部或部分恢复劳动力,走上脱贫奔康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