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医疗保障既要提“高度”也要扩“宽度”

26.09.2014  11:59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医疗保障既要提“高度”也要扩“宽度

    新华社记者李亚红

    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25日在“辉煌65周年—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给患者实惠,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不能仅仅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是多少,还要看报销范围有多大。也就是说,真要缓解群众“看病贵”,既要提升医疗保障报销比例这个“高度”,还要增加保障范围的“宽度”。

    网络搜索“医保保障水平”,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医保报销比例年年提高”的报道。然而,现实中很多患者还是感到“看病贵”。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政府部门在说报销比例达百分之多少多少,比前几年提高了百分之多少多少的时候,这个提升的“高度”前面还有一个限定语“在政策范围内”。到底哪些药品、医疗项目能进入报销的“政策范围内”,就是医疗保障的“宽度”,这至关重要。

    近年来,北京市医改注重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的“高度”。政策范围内,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报销比例在7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水平在50%左右,新农合实际住院补偿率超过50%;201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分别达860元、900元,高于国家要求到2015年政府补助达到人均360元的医改任务;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从17万元、7万元增加到30万元、17万元。

    现实中,真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是“大病”患者,也就是说这些患者的花费高于基本医疗保障的“高度”。北京市出台“大病医保”政策,通过“二次报销”的方式,提升对重特大疾病患者保障水平的“高度”。2014年试行的《北京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行办法》,在基本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城乡居民因重大疾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高额医疗费用还可以按比例进行报销,而且上不封顶。目前,北京市已为2150名城镇居民报销2192万元“大病”费用,农村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正在进行中。

    医保专家表示,看一个地方的医疗保障水平,不能仅仅看报销比例和限额的“高度”,医疗保障的“宽度”不同,患者享受的实惠也有差异。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增扩医疗保障“宽度”,扩大医保报销范围,医保药品目录新增后达到2510种,新增诊疗项目达到5000余种,贵重医用耗材报销比例提高了20%,人工器官报销标准提高一倍等。

    医改要解决“看病难”,给患者送去实惠。因此,就不能仅仅讲医疗保障的“高度”,也要在“宽度”上下些功夫。(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