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剑拔弩张 专家称医疗卫生体系需反思

29.12.2013  19:13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调查显示,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2008年发生20起,去年27起,今年,被媒体报道的伤医案件已近30起。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仅10月17号至27号这短短10天,全国就发生6起患者伤医事件,多位医护人员重伤甚至死亡。

其实,患者和医生共同面对的敌人应该是疾病,可这医患之间的矛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今天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问诊医患矛盾。

对每一位医护人员而言,今年的每一起暴力伤医事件都仿佛一把无形的刀刺痛在心上。从1月19日内蒙古包钢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朱玉飞出诊时被病患丈夫砍死,到5月12日,只因给婴儿输液三针没找到血管,吉林长春第一医院两名护士在护士节被患儿家长打伤;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科科室主任熊旭明被患者家属群殴,到震惊全国的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被患者连伤数刀,当场死亡。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要问:医患之间,是从何时起,如此剑拔弩张,非要刀戈相见?

在协和医院工作了12年的急诊科大夫于莺也直言,她也常常担心,某一天会倒在病人的刀下。

于莺:在急诊这9年当中,我越来越觉得后脊梁发凉,甚至我上班的时候我都担心,哪一天家属或者患者会把一把刀插到我的心脏上面,这种顾虑会时常会有的。

浙江温岭的王云杰大夫被杀,就连犯罪嫌疑人连恩青的家属也坦言,王大夫对他们的态度很好,医院的医护人员也都说,王大夫是个脾气极好的人。为什么无情的匕首会伤害这样的医生?

连恩青的妹妹连巧巧: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心里也特别难受。真的,我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都很痛心。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说,调查中患者经常反映看病难、看病贵,与此对应的是,医生的工作负荷已经相当严重,医生的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

张雁灵:80年代我也当医生,那时候就是定量的,每天的门诊量,一个医生大概上午叫25个人。现在医院可不是了,现在甚至除了正常以外还要加班,有的医院还要提出来24小时,有的人要礼拜六、礼拜天都要加上,这样的话,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够承担的负荷。在不同的行业,同样的年龄组,医生的患病率是同样的人群组里边的2倍近3年来,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的年轻医生,特别是50岁以下的数量也是在逐渐增加。

专家:医疗卫生体系需反思

其实,医患矛盾的剑拔弩张,对双方都是伤害。问题要怎么解决?

中国之声通过网络调查发现,近七成网友认为医患关系紧张,认为比较和谐的还不到2%。调查显示,认为医患之间矛盾加剧的原因中,看病难、看病贵排在首位。其次分别是医患纠纷解决渠道不畅通;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态度不好;拿红包、吃回扣都是公众认可的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于莺说,这样的调查与她的感受极为贴近,在她看来,医疗卫生体系需要反思。

于莺:医院和医生觉得患者对我们有误解,患者的误解是怎么来的,可能跟我们多年的科普不好有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我现在越来越认为,医疗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关系,但大部分公立医院都否认这种服务关系。有一个患者说,我感冒花了一千多块钱,那他来花的这1000多块钱是不是有必要的,你有没有跟他解释清楚,或者真正从专业的诊疗角度去合理安排他的诊疗,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很少能从公立体系自身去反思这个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所以,其实看到的是我们资源布局的问题,是我们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是我们优质资源缺乏的问题。另外,就是我们保障体系。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全民保障制度,但保障水平并不很高,病人在诊疗过程自付的比例比较大,造成了患者在看病后感觉到经济上的压力比较大。

如何防止暴力伤医事件的悲剧再次发生?郭燕红说,未来的医改政策还需从多个方面予以考虑。

郭燕红:我们要不断扩充医疗资源,不断地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在有关法制建设上,以及医改的不断推进上,能够为百姓构筑一个更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的秩序。同时也希望通过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为老百姓的看病就医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