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省出台医养结合相关政策 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全面提速
“刚住养老院的时候,每周要去医院开药做检查,坐公交车来回要一个半小时,现在没有特别的需要就不用跑了。”天津市某养老院王大爷对记者表示。
让王大爷免于跑腿之苦的就是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以前只在养老院吃好睡好肯定是不够的,毕竟年纪大了,加了医疗服务之后我们每天查房要给老人测量血压、随时观察他们的精神状况等。”该养老院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使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在相关政策方面也加大力度支持。据了解,医养结合已经被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出台了省级医养结合实施意见。
其实,医养结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最早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就有这个提法,只是各个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所以仅是个提法,没有办法实际对接。”浙江某公立医院退休医生温先生对记者表示。
进入 新世纪 ,政策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开设养老院,“加上2008年之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温先生说。
政策的倾斜、医护条件的不断提高、民营资本的不断进入,这些都促成如今医养结合开始快速发展。
竞争加剧
医养结合最主要的两种模式,即医院+养老(院)服务、养老院+医疗服务,无论哪一种,医院和养老院都是主体。现实的情况是,二者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据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介绍,以前,公立医院对医养结合的热情并不高。“这几年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也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公立医院的积极性才被带动起来。”他对记者表示。
而在现实中,大型公立医院的专业化水平比较高,无论是医疗、护理方面都比较有经验,所以医院+养老服务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
“这类医院未来应该会更加全面快速地加入到医养结合的阵营中,而且会很有杀伤力。”温先生预测。
对于养老院想推行医养结合则相对困难一些。“专业的医疗人员要请、简单的设备也要进,对民营养老院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温先生坦言。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因为从去年年底开始,温先生就找到合伙人打算开设一家养老院,“但现在要开就开医养结合的,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但医疗成本这块确实不少。”更重要的是,“对一家新开的养老院,别人是否信任你其中的医疗服务也是个问题。”他说。
除了民营养老院,很多地产商也看到未来养老市场这块肥肉,想分一杯羹。近些年很多地产企业都在打造集养老、医疗、康复护理、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机构。
未来,资源、资本、质量等多种因素角力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现实困境
前景虽然一片光明,但具体的实施中也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
天津某社区服务中心在3年前就被认定为医养结合的试点单位,但说到现在的情况,“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医养结合,或者说还没结合好。”该中心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她指出,包括医保报销政策的对接、专业护理人员缺少而且要求的工资高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后腿。
“这些问题不是一个政策出台就能一下解决的,具体牵涉很多部门,很难协调。”她说。而这位工作人员所言的两个问题也是目前医养结合推行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当然,对于资金雄厚的地产商而言,在这方面的压力可能要小一些,但未来这也很可能导致医养结合的资源分配不均。
“现在企业做的养老地产项目大部分都是高端的,因为高端的能赚到钱,中低端的还没有发展起来。”史立臣介绍。
而现实的情况是,一定数量的空巢老人和失孤老人都分布在三四线甚至更下线的城市,“对这方面的需求,企业并不太关注。”
另一方面,这些地区一些小型基层的养老或医疗机构很可能受限于当地的基础条件而很难扩展推行医养结合。
所以,眼下医养结合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史立臣对未来还是比较期待,“其实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利益分配好,而且现在资本对这个市场的兴趣越来越大,这是好事,如果只靠国家就会比较困难。”
(来源: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