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区组团兴医 援藏医生攻坚克难

24.12.2015  18:19

  四川在线眉山频道讯(王梽淩)看病远,看病难,这是藏区群众反应最强烈的问题。由于高原上交通不便,加上县中藏医院和县人民医院设备、医疗技术限制、专业人才缺乏,藏区群众就医看病面临诸多难题。

援藏干部戚贵山完成金川首例双腔气管插管

  第三批援藏干部专业医师团队的抵达给藏区群众顺利就医带去了便捷。组团兴医是医师团队成员援藏的首要目标,外科医师、麻醉师、骨科医师……援藏医生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开创外科门诊,建立巡诊义诊服务队,启动全县1小时医疗服务圈,创建“二级甲等”县人民医院。援藏医生组团兴医,攻坚克难,一系列创新工作举措的实施和制度的完善,让县中藏医院、县人民医院在规范运作中赢得藏区群众信赖,在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上获得群众点赞!

   对症下药中藏医院首创外科门诊

  进入金川援藏,龚志刚被分配到了县中藏医院,而医院外科一直是一个空白,藏区群众最基本的外科治疗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龚志刚的到来,医院就像捡了块宝贝疙瘩。经过讨论,龚志刚带领医护人员建立起了第一个外科门诊和科室,并由他带头攻坚克难。在医院设备条件落后,但保证病人安全的情况下龚志刚带领医院医疗团队一次次成功开展外科手术。

  除了开创外科,龚志刚还从一个专业外科医生摇身一变成了医院里的“全能”选手,进行内科治疗、探索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学习,医院里的大事小事龚志刚几乎都要参与。“医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那就招聘!刚引进的人才经验缺乏,我来指导和培训!”龚志刚谈到,到高原上他已经习惯了每天忙忙碌碌,提前上班、延迟下班的工作节奏。

  对于龚志刚竭力为中藏医院奉献,医院院长毛贵胜这样评价道:“龚医生医术高明,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带领全院上下开创外科,原来医院不能做、不敢做的清创缝合、切除、腹部手术等外科手术现在都能自如开展了。”医院医护人员纷纷称赞,龚志刚乐于交流技术经验,亲自为新手分析病人病因病症,更重要的是在医院规范管理、24小时值班制度建设、服务病人理念上起到传、帮、带作用,医院的医疗水平和业务量在龚志刚的带动下稳步提升。

   攻坚克难县人民医院实施特殊开胸手术

  组团兴医,戚贵山是成员之一,他与郑平、张熙勇同时被分配到了金川县人民医院。在新药品引进、规范麻醉管理流程、开创新技术、重视术前术后讨论、强化危重病人照顾等方面,戚贵山建言献策,践行着团队“真心、真情、真诚”援藏的誓言。

  2015年5月,一位60多岁的藏区患者来到医院治疗结石性胆囊炎,而在常规检查中,医疗团队发现该病人右肺下叶存在包块,通过一系列检查和论证,医疗组确定右肺下叶包块为肿瘤。怎么办?医疗组一致认为应该及时告知病人!在征得病人及其家属同意后,医疗组想办法进行清除和治疗。援藏医疗组戚贵山、郑平、张熙勇三名医生参加了由医院外科和麻醉科共同组织的术前讨论,而麻醉医师戚贵山的建议让人眼前一亮。“医院目前全身麻醉只有单腔气管插管,手术部位为右肺,术中肺部活动会增加手术风险,建议使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使右肺塌陷,有利于手术,如果能联系到双腔气管插管,插管操作我没有问题。”讨论一结束,医疗组立即向医院申请购置双腔气管插管。

  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戚贵山多次前往病房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并结合病人的术前检查,制定详细、周全的麻醉监护方案。手术当天,戚贵山动作麻溜,不到5分钟就完成双腔气管插管,病人右肺成功塌陷。1分钟、2分钟……8分钟,10分钟过去了,手术室终于传来了欢呼声,“手术成功了!”。在一下午的时间里,医疗组成员一直沉浸在兴奋和喜悦中。术后,病人身体缓慢恢复并顺利出院,郑平这样评价道:“麻醉师戚贵山提出的双腔气管插管起到最关键的作用,起码降低了40%的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为外科医生成功切除肿瘤提供了最大的安全保障。”

   为民服务高原上来了一支义诊医疗服务队

  金川的部分乡镇离县城较远,一个来回或许就得花上好几天时间,一遇上病痛,群众无法及时到县城就诊。为此,一支以援藏医疗人才为核心的巡诊义诊队伍便应运而生,他们走出医院、深入村寨开展巡诊义诊活动,解决村民就医不便的难题。

  9月15日,8点30分,由龚志刚带领的巡诊义诊医疗团队从金川县中藏医院出发了,他们的目的地是相隔县城十多公里以外的庆宁乡新沙村,在庆宁乡新沙村的这次义诊,已经是援藏医疗组不止一次下乡开展的义诊工作了。因为看病需求的群众多,医疗组成员龚志刚曾在一次义诊中,从早上十点抵达目的地开始坐诊,持续不断直到下午四点才结束,他告诉记者,下乡坐诊,服务藏区群众,累并快乐着!接受义诊的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今年,高原上来了一支医疗服务队,有专家上门来给我们做检查,太方便了,小病不用上县城医院就能免费领药治疗。”

  一年多时间来,援藏医疗组总结了藏区群众患病的特征:“多数群众因为长期肩挑背磨,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疼痛等成为最常见的疾病。”患病群众要想到县城走一趟,接受治疗,实属不易,为此下乡义诊、开处方单、免费送药便成了援藏医疗组成员的主要工作之一。

  为了节约资金同时让患病群众免费用上疗效较好的常用药品,医疗组还达成一致意见:“哪个回眉山办事,哪个就负责到医药公司采购常用药品,并运送到金川。”据龚志刚回忆,一年多的援藏时间里,医疗组从眉山共运送了两批药品进藏,价值两万多元。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援藏医疗组还将加大义诊力度,预计将从眉山采购价值5到6万元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