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区筑牢库区党建堡垒 谱写移民发展新篇

05.11.2013  10:00

 

今年夏天,虎跳镇党员志愿服务队到大棚蔬菜基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资料图)

        “一处处风貌统一的移民安置点拔地而起,一栋栋新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齐全、一片片欣欣向荣的产业基地蔚为壮观……

        今年以来,昭化区在移民库区中着力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创新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库区党建软实力,确保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根本目标,为构建和谐移民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

        一提起干部帮扶,10月22日,黄龙乡红林村村民李广枝感概连连。据他讲,每逢家里头有点难事,就拿出那张小小的“名片”,拨打上面区水务局帮扶干部杜林的号码,从最初拆旧房到盖新房再到后来修水池,哪里都有他的身影。

        据悉,该区自实施“帮扶共建”及“百名干部驻库区”活动以来,每户移民搬迁户都得到了一张联系卡,卡片印着帮扶干部的姓名、职务、单位、电话、服务承诺,只要有需要,一个电话,就能得到及时解决。正是这张特殊的卡片,搭建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为强化库区党建文化建设,该区还在陈江、朝阳等移民乡镇建立档案陈列室、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等,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的效益。而今的移民库区,党组织定期和移民沟通,移民主动与党组织交流,呈现出一派心齐、和睦、向上的好风气。

        该区43名县级领导和63名区级部门“一把手”带队集中深入移民一线,帮扶干部采取“一对一”方式结对174户困难户,定期开展“家访”,共走访慰问困难移民2000余人次,发放物资及慰问金价值330余万元,为移民群众办实事好事3000余件次。

        优质服务促跨越发展

        “现在只要我们一有事给干部打个电话,干部立马就来给你办的巴巴适适,效率高又周到。”原来,移民搬迁聚居后,虎跳南斗实行新型社区管理,将6个社、1200余人划分成5个网格,对于胡元朝老人来说,9月20日的事依然记忆犹新。

        那天晚上7点过,普降大雨,182余户突然断水停电,正值晚饭时分,小区内像炸开了锅一样。张培跃老人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网格公示牌上“格长”徐全国的电话。几分钟后,气喘吁吁地徐“格长”赶来,他一边向上一级网格负责人汇报情况,一边协调电力公司及时抢修并更换了烧毁的变压器,及时恢复了供电供水,群众们连声称赞。

        该区针对移民安置集中聚居,先后在虎跳、红岩、青牛、丁家、射箭等乡镇采取村村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优化建立中心村党组织,探索出农村党组织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逐步把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全覆盖的公共管理服务上来。

        紧紧围绕 “圆梦移民·情暖百姓”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全区140余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000余名党员志愿者累计帮助库区缺劳户、困难户拆除旧房474户1563间,为贫困移民户捐款捐物累计8万余元,协助启动建房160余户。

        开启发家致富“金钥匙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移民搬迁总体目标,帮助村民找到致富的‘金钥匙’更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当务之急。”青牛乡文书村支部书记贾安朝一语中的。他带头发展跑山鸡年出栏近5000余只,年收入18万左右。

        该乡苏山村紧紧依托临近苍溪、剑阁魔芋产业发展地带的优势,党员干部带头,采用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投资约25万元建设占地70余亩的魔芋生产基地,目前已初见成效。 党员李兴满带领一、二、五社群众建立年出栏4000头的“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生猪养殖小区,目前已初见效益。通过党员的引领示范,一把把致富“金钥匙”交到了移民户手中。

        与此同时,昭化区突出抓好移民后期生产扶持工作,在资金、项目、技术上重点向移民乡村倾斜,着重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使移民尽快实现安居乐业。在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移民库区中的“生猪村”、“烤烟村”、“海椒村”、“林果村”等独具种养特色的一村一品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涌现出各类专业户551户,有712户移民户成为第三产业经营业主。(广元日报/徐锦斌 记者 邹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