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敲门——利州区宝轮镇苏家村精准扶贫小记

21.10.2015  17:26

仇婆婆家高山露地蔬菜直销到市场;

 

苏大哥家的羊圈安上了新式排气扇;

 

刘大叔家的120只鸡长得又肥又大,市场价16元/斤;

 

……

 

养羊、养鸡、种香菇、种蔬菜……利州区宝轮镇苏家村扶贫工作瞄准靶心精准开展。产业扶贫,扶贫扶志……多管齐下,扶贫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利州区宝轮镇苏家村位于天曌山景区,海拔高、土地薄、基础设施差、产业落后……过去当地百姓称这里为“最穷第一村”,如今这里却成为当地人口中的“最有希望第一村”,这是为什么呢?近日,记者深入苏家村进行采访。

 

羊儿住进“空调”屋

 

俗话说,“要想富还得靠产业来引路。”站在苏家村一组的小山坡上,一栋羊圈的彩钢棚顶显得很特别,三个直径约一米大小的圆形排气扇在棚顶工作着,阳光下反射出金属的光芒。

 

这棚顶是刚换的,解决了羊圈排气和保暖的大问题。”苏建军就是这羊圈的主人。

 

今年40岁的苏建军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为照顾多年患病的母亲,辞去外地工作,回到家乡。2014年在区委办的帮扶下开始养羊。区政府免费技术培训加上苏建军夫妻俩的辛勤劳动,从最开始的52只增加到100多只,规模不断扩大。

 

谈起新换的羊圈顶棚,苏建军十分感动,他说:“4月大风把顶棚掀翻了,这是用补助金才安起的新顶棚,这个顶棚安起羊圈就成了空调房,冬暖夏凉。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苏建军说,家乡山上草料好,等农场走上正轨,一定会扩大规模,将苏家村的羊儿养得有声有色。

 

高山蔬菜销售有门路

 

二组的仇华英是位70岁的老人,由于长年患有高血压导致家庭贫困。

 

2013年,利州区开展“三千干部包万户”活动,为仇婆婆重建了新房,2014年将她家的入户路全部建好,并将她撂荒的土地进行整改。

 

见到仇婆婆时,老人刚干完农活从地里回来。忙了一上午的她匆匆煮了碗面条解决午餐。“感谢共产党,我们才有现在的生活。”作为一名老党员,仇婆婆对党有着一份特殊情怀,“我曾是这里的妇女主任,现在所过的好日子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虽然身体不好,我还是会尽自己的努力早日摆脱贫困。

 

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年仇婆婆的二儿子在回龙河市场租下了摊位将自家的蔬菜直销到市场,由于是高山蔬菜在种植时使用农药少,一上市场便供不应求。

 

仇婆婆给我们算了笔帐,一斤土豆,贩子出价8角,市场直销是2元,按每年一万斤算,可多挣1万多。

 

下一步,我们将整理100亩土地,并联合蔬菜种植户形成合作社,帮助农户致富。”苏家村第一书记颜丙露说。

 

不放弃不抛弃只为实现心中梦想

 

在精准扶贫工作遍地开花的时候,却也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苏家村70岁村支书张发林的一块心病。

 

这位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老书记,对苏家村一砖一瓦都十分熟悉,被群众高度肯定和喜爱,但在谈起黄发俊一家却面带愁容。

 

2008年修建的房子,屋里地板未硬化,外墙未粉刷,院坝里连个遮荫落坐的地方也没有……这就是黄发俊家。

 

像黄发俊这样的几户致使苏家村扶贫工作开展接受考验。

 

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黄发俊每次都点头答应,就是不行动。

 

长年患病的80岁母亲加上懒散的黄发俊,成为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

 

扶贫先扶志,针对黄发俊的情况,首先通过解决大病险等保险、房屋外墙粉刷等实际情况继续帮扶;同时,张发林和颜丙露打算从精神面貌着手,不断上门交流和心灵疏导,并采取奖励机制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帮扶。

 

张发林告诉记者:“离2020年全民实现脱贫奔康、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不到5年的时间,如今是攻坚时期,也是开展扶贫攻坚最困难时期,面对剩下的难啃‘骨头’我们是不会放弃一户一人,哪怕再难也会坚持不懈!

 

从刚开始的不思进取,到如今在家搞起小型养殖。黄发俊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转变。

 

据了解,精准扶贫以来,利州区紧盯全区54个贫困村各自短板,通过抓好新村、产业、安居、交通、水利、教育等12项扶贫工程,来不断破解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和桎梏。(广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