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专家徐逢贤:协调发展 四川有更大拓展空间

11.11.2015  13:01

  协调发展 四川有更大拓展空间

  ——访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

  □四川日报记者 王付永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决战制胜的要诀之一。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又有什么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我国区域经济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

  以协调理念促均衡发展

  记者: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徐逢贤: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指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全面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任务,达到了目标,但在发展地区、发展领域、发展环境上出现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那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全面小康。所以“十三五”规划纲要着重提出要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重点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

  记者:李克强总理曾说过,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协调发展有利于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四川实际,请谈下您的看法。

  徐逢贤: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和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这个差距既体现了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也蕴含了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所在。具体到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从外部看,体现为四川与其他省区之间的不平衡;从内部看,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甚至在同一个城市内部,也表现为城市不同区域、区位之间发展的不均衡。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在协调发展上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同时也说明四川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造西部“珠三角

  记者:在协调发展的诸多关系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对此,您有何建议?

  徐逢贤:我国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由来已久,在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之际,国家愈发重视在占国土面积71%的西部地区寻找新兴“增长极”。重视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版图上,西部地区也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区和发展高地,这个区域应成为对全国甚至全世界人财物资源的吸附中心。

  在区域协调方面,川渝协调发展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四川是西部经济强省,2014年实现GDP总量28536.7亿元,重庆则是西部唯一直辖市,且经济发展迅猛,两地的经济、科教及基础设施在西部均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两地经济互补性强,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立足自身优势,携手打造一个可以和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相媲美的成渝经济区,这对于重庆和整个四川经济的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记者: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相比,成渝经济区的差距在哪里?

  徐逢贤:珠三角经济区已经有着30多年的高速增长,长三角发展的历史更长。比较与这些经济区的差距,不但要看到经济方面,更要看到诸如环保、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差距。只有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协调发展,成渝经济区才可能名副其实地成为另一个“珠三角”、“长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