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四强化一创新”优质水稻高产创建成效显著

13.10.2015  15:42

  今年以来,以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为依托,通川区在金石、青宁、碑庙、梓桐、北山、磐石等9个乡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2.15万亩。市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专家验收组在青宁、金石等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测产验收,新品种川优6203杂交稻最高亩产689.78公斤,2.15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628.03公斤,与近3年水稻平均亩产483公斤比,亩平增产145.03公斤、亩均增收362.6元。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农业局、区财政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优质水稻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物资保障。

  (二)强化技术指导。区农业局成立专家技术组,负责示范片规划、技术指导和现场示范,水稻生产关键时期开展专项督导,采取良种良法配套,适期早播早栽,旱育壮秧,规范栽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做到“技术指导到户、技术要点到人、技术措施到田”。

  (三)强化宣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和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大声势宣传、大规模发动、大面积培训,出动农业技术人员378人(次),培训干部群众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份。

  (四)强化资金投入。整合“三项补贴、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等项目,投入财政资金150余万元,免费发放新品种川优6203杂交稻2万公斤、复合肥50余吨和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及绿色防控器具等物资。

  (五)创新工作机制。实行“两结合”、“四统一”(即行政推动与技术落实、重大项目与农科教协作结合,工作统一部署、稻种统一供应、技术统一培训、病虫统一防治),着力培育青宁保丰大米,走“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路子,做好产供销服务。(邱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