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南溪区“四劲”力推非公党建工作上台阶
今年以来,宜宾市南溪区以“四劲”夯基础、强服务、搭载体、建机制,不断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水平,带动和推动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用足“巧劲”夯基础,“弥补短板”强覆盖。 一是健全工作台账。 采取“面上扫描、点上普查”的办法,从3月起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组织工商局、工管委、工商联、工会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对全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情况再次进行拉网式调查,建立详细准确、动态管理的党建工作台账,并要求各党(工)委明确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动态,每季度维护上报。 二是同步抓好组建。 采取“边调查、边摸底、边组建”的工作思路,以单独建、联合建、派员建、聘请建等多种方式,抓好新建党组织工作,不断提高组建率。在推进组建工作中,与“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调整理顺已建党组织关系,配齐配强空缺党组织书记,有效解决部分已建党组织“瘫痪”问题。 三是扩大工作覆盖。 以部门机构调整为契机,调整非公经济党工委成员单位,并从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中选派优秀党务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通过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问题、协助指导党建工作,在不具备建党组织条件企业实现党的工作覆盖。目前全区共有非公企业党组织64个,在册正式党员413人,党组织覆盖率达83.57%,从业人员30人以上企业工作覆盖率达100%。
鼓足“干劲”强服务,“三化齐动”促规范。一是阵地建设标准化。 开展规范功能布局、阵地设施、规章制度“三规范”建设,实行党员活动室与“职工之家” 、图书室等联建,按照“分步实施、多方投入、党工共建”的方式,通过送党建标志、工作方案、规章制度、党报党刊等,持续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阵地建设达到“六有”标准。 二是经费保障长效化。 建立税前列支、党费拨返制度,采取以奖代补、项目申报等方式为非公企业党组织提供党建经费支持,区财政每年预算不少于5万元作为非公党建工作经费,并专项列支10万元向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发放“红色津贴”。 三是组织运行常态化。 推行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机制,在工业园区互联网站上开设“党建网络课堂”,方便各企业党组织随时组织党员学习;认真为企业党组织梳理党员发展、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党组织关系接转等制度,要求各企业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推进党组织内部运行正常化。
卯足“拼劲”搭载体,“推陈出新”促发挥 。一是在激发党员新活力上下功夫。 以开展“三亮三带两推”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岗位,带头建言献策、带头培养新人、带头攻坚克难,进而推动党员成长、推进企业发展,促使党员在新常态下更好地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在构建服务新平台上下功夫。 按绿色食品、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特色轻工四大支柱产业创新设计“党日活动菜单”和“志愿服务菜单”,推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和党组织志愿服务更具实效性;健全完善罗龙园区党群活动中心和恒旭党建文化中心功能,为企业党员提供学习交流、社会服务、文化活动等多功能场所。 三是在选树培育新典型上下功夫。 加快打造行业党建综合示范点,引导、辐射、带动周边和同行业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晋位升级;联合相关部门在“七一”和年终开展“党员示范店”、“双强六好”服务型党组织评比活动,并采取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推进会等方式,教育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学典型、创典型。
使足“韧劲”建机制,“细化落实”强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指导机制。 健全完善“三联两挂”制度、党建指导员管理办法,通过区级领导联系企业主、涉企部门党(工)委委员每人每年联系2-3家非公企业党组织、选派党务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邀请企业党务人员到机关挂职锻炼等方式,协助非公企业开展好党建工作,力求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二是 健全资源整合机制。 健全完善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组织非公经济党工委兼职委员成员单位及工商、税务等涉企单位专题研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加强交流与互动,探索非公企业党建与社会组织党建、社区党建、农村党建等互帮互助的区域化建设,促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模化”、发挥“集聚效应”。 三是健全督查考评机制。 继续推行督查考评制度,不定期对乡镇、部门非公党建工作情况进行督导,督导评价情况列入该单位年终考核;持续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分类定级考核制度,将考评结果与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红色津贴”挂钩,激励非公企业党组织不断晋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