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区:创新体制和机制 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22.05.2014  17:48

    2013年以来,广元市朝天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两个重中之重”的战略,按照市委提出的“三农”工作“一主一园三突破”思路,以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为目标,完善思路,强化领导,配套政策,突出重点,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一、完善思路定政策,强化“三农”工作领导

    (一)明确工作思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切实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确立了全区农业农村工作 “四五”工作思路,即:到2016年,做强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建好五个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五条新村示范走廊,解决五万贫困人口脱贫。

    (二)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抓“三农”工作,一名区委常委和一名副区长具体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新村和园区建设动员会议、半年农业农村工作形势分析会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等专题会议6次。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特色产业和扶贫攻坚“挂乡包村联户”制度,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村和至少一户贫困户。区委书记、区长深入乡镇、村组和农户专题调研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扶贫开发、农村交通、基层组织建设等46天,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相关负责人深入乡镇、村组和农户开展相关专题调研93天。

    (三)完善政策体系。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落实农民增收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区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升核桃、蔬菜、土鸡、食用菌、蚕桑5个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工作重点、阶段任务、工作措施。

    (四)强化目标管理。把“三农”工作纳入乡镇和区级有关部门综合目标管理,并对乡镇实行单项考核,专项督查督办,严格考核,逗硬奖惩。把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助农增收、扶贫开发作为考核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坚持每年开展“三农”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

    二、突出重点抓关键,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

    (一)持续改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以路、水、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全区通乡公路硬化率达100%;新建改建通村油路或水泥路114公里,村公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70%;新建桥梁5座,农村过河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和维修各类水利工程760处,解决农村安全人饮3.3万人,80%的农村人口实现了安全饮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农田1万亩。新建沼气池3245口,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85%,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沼气化县。

    (二)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每年新建一个百里新农村示范片,今年在抓好覆盖4个乡镇5个村501户的曾家山和广陕高速朝天段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同时,将新农村建设向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偏远乡村推进,建成了覆盖4个乡镇15个村2672户的北部深山区“转马文”百里新农村示范片。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生态小康示范村118个,惠及20021户农户,分别占全区总村数的55%和农户总数的40%。

    (三)大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认真落实农民增收工作县区委书记、县区长负责制,出台了《关于落实农民增收工作“一把手”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助农增收目标,制定了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了农民增收工作目标考核制度,落实了农民增收工作责任,坚持拓宽增收门路,壮大特色产业,稳定农村劳务,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加快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促进了全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045元,比上年增加752元,增长14.2%,增速位居全省同类县区第四位、全市第一位。全省扶贫重点县特色经济助农增收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并深受好评。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