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之变 写在恩阳新区建区一周年之际

09.06.2014  17:45

  6月,对于新区恩阳人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季节。

  2013年6月初,一个春夏之交的明媚日子。恩阳区第一次党代会接过重磅,高举双手,大笔描绘出了“四新恩阳”的美好蓝图。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省、市大力推动下,62万恩阳人勇立潮头,敢挑大梁,仅仅一年时间,使恩阳新区完成了从孕育到行走的华丽转变。

 

  从2013年1月18日恩阳新区获批至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新区开发建设有了较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产业园区不断张扬活力、实力、竞争力;工业、现代农业齐头并进,“统筹城乡”奏响发展最强音;开荒山架新桥,新区的城市道路纵横交错,正在延伸开来……

 

  短期内,恩阳区包装储备项目267个,总投资767亿元,实施市、区重点项目85个,总投资达512亿元,已完成投资103.15亿元。

 

  今年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3亿元,完成进度22.8%,进度居全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739元,增长11.1%,增速居全市第一。

 

  同时,新区路网建设也在不断加快推进:巴恩快速通道路基基本形成,恩阳大道建设如火如荼;凤凰机场即将开建。

 

  新区医院、学校等民生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今日的恩阳,已经从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的基本区情中走了出来,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开始了建新城、活商贸、强旅游、聚人气的新征程。

 

  一个个发展要素逐一激活,一个个重大项目火热实施,一串串经济数据令人振奋。恩阳驶上后发赶超的快车道。

 

   基础配套设施搭建城市骨架

 

  翻开恩阳新区发展总体规划,新区建设的目标定位清晰可见:通过10年发展,恩阳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建成为全国新型山地怡居新城、巴文化遗存示范区和旅游目的地、四川生态农产品生产供给地、川东北商贸物流重要支撑极。

 

  一年来,恩阳区先后编制完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扶贫开发、产业发展等14个大型专项规划,构建“一心、三轴、一带、两片、五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和“一轴一环、两带多廊、六园四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山水恩阳、绿色天堂”的梦想已隐约可见。

 

  从恩阳老城区出发,汽车行驶在40米宽、双向8车道新扩建的老城区主干道上,不到30分钟就进入了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

 

  进入新区,蓬勃朝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正在建设中的恩阳新城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一大批关乎长远发展的公路、桥梁、隧洞及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纷纷开建。

 

   全区工业深度推进“次级突破”

 

  去年6月3日,恩阳区第一次党代会就未来恩阳工业发展指明方向:加快发展工业主导、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坚持产业兴区,做大做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食品药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3年,恩阳对全区工业家底进行了大摸查,确立了“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恩阳结合自身工业以食品和药品为主的发展基础,明确了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生物医药产研基地、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基地。

 

  一年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5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增加值从建区前的14.3%上升至16.5%,完成了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目标,新增华盛玻璃、名冠食品、万通建材等6家规模以上企业。

 

  恩阳新建的两大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孵化园,于2014年1月启动建设,现已平整场地300亩,完成园区投资5000万元,已有3家企业厂房在园区开建,40余家小微企业积极申请入园;面积达3平方公里,位于省级重点镇柳林镇的以食品和药品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严格限制入园条件,更体现了全区工业重规划的这一理念。

 

   农业产业化实现后来居上

 

  从城市到农村,恩阳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新区成立之初,62万人口中,有58万农村人口,是地地道道的农业大区。恩阳浅丘起伏,气候温和湿润,生产川明参、芦笋、银杏、中药材等多种特色农产品,还培育了龙头面业、五凌土鸡、渔溪猕猴桃等一批“巴食巴适”农产品牌。

 

  何家坝的葡萄、下八庙的粮油、鱼溪的猕猴桃、钟家坝的银杏园……沿着公路沿线,特色农业成片种植,土地整体流转,农民集体入股,成立合作公司,产权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农村大地,走在恩阳的农村,是农村经济苏醒的气息。

 

  一年来,恩阳农村85%完成了“八权一股”的确权、登记、颁证;建成区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投融资担保公司、中介机构各1个,组建土地股份合租社2个。

 

  按照“生态立区、产业兴区、工业强区”的总体部署和以工促农和“专而精”的思路,恩阳突出优质粮油、有机蔬菜、道地药材、经济林木、优质肉猪、巴山土鸡等产业,建好“一区三园五带”。截至目前,全区发展了以渔溪、上八庙为核心的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以渔溪为核心的3万亩川明参种植基地、以柳林为核心的3万亩银杏种植基地,以下八庙钱库村为核心的万亩猕猴桃、葡萄园,以下八庙普济宫村万头巴山猪养殖基地为核心的现代畜牧示范园。形成了恩阳—上八庙的芦笋、恩阳—渔溪的中药材、恩阳—茶坝的畜禽、恩阳—柳林的银杏、恩阳—玉山的粮油等“五大”产业带,及以现代农业园为核心的20公里城郊休闲观光圈。